混合動力公交車的燃油經濟性水平是目前混合動力商用車面臨的最大問題。
混合動力商用車市場有兩種不同的聲音:產品公告中顯示的節油率較高,但用戶反饋的節油率并不理想。
藍志波給出的答案是:實際運行中的節油率反映了真實水平。“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和尊重用戶的聲音,這才是產品技術進步的真正動力!
"
藍志波表示:“節油率的問題與對產品的態度密切相關。也許開發周期會更長,但上汽必須拿出先進可靠的新能源公交車。”
不能將問題留給用戶。
第一電動:你認為如何制造一款好的混合動力商用車?
藍志波:對于混合動力系統來說,它最初是圍繞內燃機通過插入電機電池構建的新一代動力系統。其出發點是提高系統的效率。現在看來,自我完善的空間仍然很大,但需要高標準、能源優化技術的突破,以及對控制的高要求。
第一電動:如果混合動力汽車的質量不好,會發生什么?
藍志波:當然,這本質上是對社會財富的浪費。資源被消耗,資金也被消耗,但可能不會有好的收成。在追求技術進步的過程中,有必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并在復制之前穩定技術。在此之前,太多的制造商去批量生產和實際使用,本質上變成了大規模的測試和評估,這確實不經濟。
第一電動:現實是,當技術不符合要求時,許多混合動力汽車已經開始大規模復制。
藍志波:這就是目前的情況,很多專家也對此提出了質疑。
第一電氣:你對新產品持什么態度?
藍志波:以上汽集團為例,上汽集團對待新技術、新產品是按照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的。在你做這件事之前,你會考慮你面臨什么樣的技術挑戰,什么是工程挑戰,必須研究清楚解決方案,然后使用什么資源進行合作。接下來,上汽開發產品有一個過程,這相當于上汽的“定律”,控制著每個人的行為和做事步驟,保證了產品開發的質量。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產品的開發都需要遵循流程,混合動力汽車也不例外。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產品的技術實現方法和標準,這些都是汽車企業應該做的。
第一電動:很多人認為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面太慢了。你怎么認為?
藍志波:關鍵是要用什么標準來看待這種現象。如果按照玩具的標準來對待高科技產品,肯定會很快。這是一個笑話,但在某些情況下,無知是無所畏懼的。我更喜歡從正面看這個問題。新能源汽車仍處于發展初期,零部件產業鏈尚不成熟,因此從零部件到新能源系統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探索和改進。因此,負責任地開發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是發展產業鏈,這與常規汽車有本質區別,并且常規汽車的產業鏈已經成熟。
因此,產品標準不能降低,因為它是一種新能源。可以想象,新能源汽車產品面臨的事情很多,開發時間長,這是正常的。此外,汽車發展史上關于電氣安全的新命題也必須得到徹底處理。忽略一個小細節可能會導致重大問題。獨立產業鏈的形成必須是牢固的,只有在大型汽車企業的拉動下才能牢固,因為汽車企業有責任,做事的標準和要求會在責任的壓力下貫穿產品的所有細節,所以做事會到位,技術會造出來,進展的效率將得到保證。這應該很容易理解。
上汽集團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規劃。我們都遵循我們的程序。當上汽的產品問世時,你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是高標準的結果。上汽不僅在制造新能源汽車,而且還在制造質量良好的新能源汽車。
總之,我個人認為,新能源汽車雖然不同于傳統汽車,但它也是產品,也是為人服務的。負責任地對待產品,而不是簡單地對待,不要把問題留給用戶。
“訂單模式”表明企業的實力還不夠。
第一電氣:在您看來,上汽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藍志波:我們首先面對的是不成熟的產業……
鏈條因此,上汽集團必須首先解決所謂的不成熟問題。此外,還需要大量的工作、大量的測試和大量的驗證。反復確認產品的可靠性并達到一定的標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涉及電池安全問題,這與傳統汽車明顯不同,必須解決。
因此,有許多測試環節。這些環節包括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前輩做了什么、外國汽車做了什么,以及標準中規定了什么。盡管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最終的產品必須是負責任的產品。一個產品,即使螺絲不成熟,也應該解決。
第一電力:您認為需要做些什么來解決混合動力汽車系統的問題?
藍志波:混合動力系統的核心是什么?它的系統帶來了性能,性能在可靠功能的支持下帶來了價值。績效是先決條件,當然也是最重要的。
要想做好性能,首先必須對混合動力系統進行透視,對策才能清晰明了。這就是技術。事實上,要清楚地看到這個系統并不容易。一種方法是不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感知和加深理解。10多年來,科技部花費20多億元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對混合動力技術的理解水平,但在控制技術上似乎陷入了停滯,比如前面提到的節油率和公交線路的差異。到底發生了什么?
自2003年以來,我們還開發了幾輪混合動力,我們深受感動。我們已經思考這個問題將近一年半了,試圖找到答案。直到我們發現并掌握了一種新的理論分析工具,我們才再次對系統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我們終于徹底看到了問題的本質,通過對這個工具的分析,我們也知道了系統的潛力,以及為什么每個人都只能達到一定的節油高度,所以我們也找到了性能突破的新方向,并完整地解釋了為什么公告中的節油率很高,而實際的節油率卻很低。
回過頭來看,我發現之前在控制技術方面的探索實際上是盲目的。在了解了外國的做法后,我發現他們是這樣做的。這是混合動力的起點。我只是從來沒有說過,或者可能我說的時候沒有引起中國人的注意,所以我在別人后面沖了過去。我們現在非常清楚該怎么做。因此,有了新的空間和新的方法來提高燃油節約率。當然,事情必須循序漸進,上汽集團需要非常充分地做這些事情。
第一電氣:上汽集團對采用什么樣的系統有什么結論?
藍志波:實際上,每個系統架構在不同的配置中都有其適用范圍。通過掌握實際的道路光譜進行分析是很自然的。關鍵是只有合適的分析工具才能知道這種系統架構的節油潛力,并且通過了解當前和未來的產品效果很容易定義系統。目前不方便透露我們的結論。簡而言之,既然上汽在這方面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那么它肯定會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第一電動:弱混動、中混動和強混動三種混合動力系統中,哪一種是上汽的重點?
藍志波:上汽集團正在研究這三個系統。從純粹的市場角度來看,如果沒有補貼,就必須從弱混合開始。原因是用相對容易的技術進步換取商業價值。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它應該是相同的。因為車價不能太高,而且購車成本中較高的部分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收回。
上汽集團正在研究這三種產品。只要是產品,它們就會成為上汽集團的重點。然而,結合國家政策和用戶選擇因素,產品發布會有所不同。
第一動力:除了對產品的重要態度之外,還有什么是重要的?
藍志波:培育資源,關鍵是要用好資源,也就是選擇好的供應商。因此,我們應該有非常全面和詳細的指標來看待供應商。這取決于對方的技術、制造系統的完整性、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經驗等,以及業務和戰略考慮……
這是非常復雜的。對于一個產品來說,不僅有對自身的要求,也有對供應商的詳細要求。
第一電氣:在供應商的選擇上,目前國內公交行業存在“點對點模式”。你對此怎么看?
藍志波:我只能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現象。我個人認為,“訂購模式”表面上反映的是產品對用戶的滿意度,但實際上反映的是企業提供的產品技術特征不夠強。因此,結果是,即使是用戶也可以訂購來改變產品的特性,并且“訂單”與其他汽車的性能差異并不大。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車企的技術實力不夠,開發強度不夠,沒有表現突出的產品。
如果技術達到一定高度,更換供應商會對產品性能產生很大影響。誰敢點菜?外國商用車是否存在“訂購”情況?“訂購”后,系統中的東西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需要再次驗證,這是非常昂貴的。
掌握技術,抓住機遇。
第一電氣:有辦法改變這種模式嗎?
藍志波:這種情況在中國是存在的。除了車企的水平,還離不開對當地市場的保護和行業的無序發展。我認為有一個很好的機會來改變這種情況,那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系統技術特性非常強,不能輕易改變,否則改變成本非常高。
事實上,這只能說是一個機會。如果你不抓住機會,做好技術,站在它能提供的高度,結果會是一樣的。此外,現實更加殘酷。在出售汽車的地方,有必要使用這些零件。我希望你們能幫助當地的新能源產業。事實上,許多地方的電機和電池企業沒有實力發展和成熟,目前也沒有實力真正做出好的產品。我相信每一個汽車制造商在這方面都有煩惱和無奈。
這與商用車的標準有關。國外的商用車比乘用車有更高的標準,因為商用車會有更多的乘客。在家里,情況正好相反。因此,在國家層面,新能源汽車的激勵模式也需要調整。
第一電氣:據您介紹,目前技術還不穩定。現階段是否不適合大規模推廣?
藍志波:這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缺乏穩定技術的情況下,大規模推廣確實會帶來風險。但另一方面,對于技術人員來說,將有大量的樣本需要測試。如果有一個統一的改進系統來解決問題并加以改進,就可以取得相當大的進展。然而,正是這件事并沒有在整個中國發揮最大作用。
第一電動:理想的方式是什么?
藍志波:選擇有嚴格工藝規范的車企產品進行示范操作是比較理想的。對于一個好的汽車制造商來說,功能的劃分是非常明確的。測試和開發是兩部分。測試部門將把結果反饋給開發部門,開發部門將進行改進。在這個過程中,測試部門非常嚴格,因為發現問題是他的責任。開發部門需要解決所有這些問題。這也是對大型企業的一種限制機制。
但目前,許多企業的這一體系并不完善。有些企業甚至像一家研發公司,產品開發結構相當混亂。
第一電動:上汽商用車是如何準備的?
藍志波:上汽在世博會期間投入了1000多輛新能源汽車,這表明了上汽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和態度。進博會的客流量巨大,新能源公交車持續運行了半年。這樣的特殊場景似乎已經不可能了,所以所有的新能源公交車都能成功完成進博會挑戰,這表明了上汽的技術實力和產品工程實力。
世博會后,所有純電動公交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一直運行到現在,它們也運行得很好。我們也一直在跟蹤車輛狀況和警員……
ly獲得了大量的技術數據,這對我們改進和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具有重要價值。我們開發了第二代純電動公交車,并進一步完善了電氣安全標準和措施。
在混合動力公交車上,我們對世博會混合動力系統進行了各種特殊改進,以不斷優化性能,提高可靠性。我們大力修訂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企業技術標準,幫助零部件企業同步、持續改進產品,走上成熟之路。上汽集團也在展示下一代混合動力系統的開發。上汽商用車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做到這一點。事實上,許多問題在開始之前就已經解決了。
總之,新能源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上汽集團希望把新能源汽車帶好,做好產業鏈上的工作。
(編輯/李燕郊)混合動力公交車的燃油經濟性水平是目前混合動力商用車面臨的最大問題。
混合動力商用車市場有兩種不同的聲音:產品公告中顯示的節油率較高,但用戶反饋的節油率并不理想。
藍志波給出的答案是:實際運行中的節油率反映了真實水平。“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和尊重用戶的聲音,這才是產品技術進步的真正動力!
"
藍志波表示:“節油率的問題與對產品的態度密切相關。也許開發周期會更長,但上汽必須拿出先進可靠的新能源公交車。”
不能將問題留給用戶。
第一電動:你認為如何制造一款好的混合動力商用車?
藍志波:對于混合動力系統來說,它最初是圍繞內燃機通過插入電機電池構建的新一代動力系統。其出發點是提高系統的效率。現在看來,自我完善的空間仍然很大,但需要高標準、能源優化技術的突破,以及對控制的高要求。
第一電動:如果混合動力汽車的質量不好,會發生什么?
藍志波:當然,這本質上是對社會財富的浪費。資源被消耗,資金也被消耗,但可能不會有好的收成。在追求技術進步的過程中,有必要滿足一定的要求,并在復制之前穩定技術。在此之前,太多的制造商去批量生產和實際使用,本質上變成了大規模的測試和評估,這確實不經濟。
第一電動:現實是,當技術不符合要求時,許多混合動力汽車已經開始大規模復制。
藍志波:這就是目前的情況,很多專家也對此提出了質疑。
第一電氣:你對新產品持什么態度?
藍志波:以上汽集團為例,上汽集團對待新技術、新產品是按照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的。在你做這件事之前,你會考慮你面臨什么樣的技術挑戰,什么是工程挑戰,必須研究清楚解決方案,然后使用什么資源進行合作。接下來,上汽開發產品有一個過程,這相當于上汽的“定律”,控制著每個人的行為和做事步驟,保證了產品開發的質量。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產品的開發都需要遵循流程,混合動力汽車也不例外。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產品的技術實現方法和標準,這些都是汽車企業應該做的。
第一電動:很多人認為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面太慢了。你怎么認為?
藍志波:關鍵是要用什么標準來看待這種現象。如果按照玩具的標準來對待高科技產品,肯定會很快。這是一個笑話,但在某些情況下,無知是無所畏懼的。我更喜歡從正面看這個問題。新能源汽車仍處于發展初期,零部件產業鏈尚不成熟,因此從零部件到新能源系統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探索和改進。因此,負責任地開發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是發展產業鏈,這與常規汽車有本質區別,并且常規汽車的產業鏈已經成熟。
因此,產品標準不能降低,因為它是一種新能源。可以想象,新能源汽車產品面臨的事情很多,開發時間長,這是正常的。此外,汽車發展史上關于電氣安全的新命題也必須得到徹底處理。忽略一個小細節可能會導致重大問題。獨立產業鏈的形成必須是牢固的,只有在大型汽車企業的拉動下才能牢固,因為汽車企業有責任,做事的標準和要求會在責任的壓力下貫穿產品的所有細節,所以做事會到位,技術會造出來,進展的效率將得到保證。這應該很容易理解。
上汽集團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規劃。我們都遵循我們的程序。當上汽的產品問世時,你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是高標準的結果。上汽不僅在制造新能源汽車,而且還在制造質量良好的新能源汽車。
總之,我個人認為,新能源汽車雖然不同于傳統汽車,但它也是產品,也是為人服務的。負責任地對待產品,而不是簡單地對待,不要把問題留給用戶。
“訂單模式”表明企業的實力還不夠。
第一電氣:在您看來,上汽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藍志波:我們首先面對的是不成熟的產業……
鏈條因此,上汽集團必須首先解決所謂的不成熟問題。此外,還需要大量的工作、大量的測試和大量的驗證。反復確認產品的可靠性并達到一定的標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涉及電池安全問題,這與傳統汽車明顯不同,必須解決。
因此,有許多測試環節。這些環節包括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前輩做了什么、外國汽車做了什么,以及標準中規定了什么。盡管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最終的產品必須是負責任的產品。一個產品,即使螺絲不成熟,也應該解決。
第一電力:您認為需要做些什么來解決混合動力汽車系統的問題?
藍志波:混合動力系統的核心是什么?它的系統帶來了性能,性能在可靠功能的支持下帶來了價值。績效是先決條件,當然也是最重要的。
要想做好性能,首先必須對混合動力系統進行透視,對策才能清晰明了。這就是技術。事實上,要清楚地看到這個系統并不容易。一種方法是不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感知和加深理解。10多年來,科技部花費20多億元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對混合動力技術的理解水平,但在控制技術上似乎陷入了停滯,比如前面提到的節油率和公交線路的差異。到底發生了什么?
自2003年以來,我們還開發了幾輪混合動力,我們深受感動。我們已經思考這個問題將近一年半了,試圖找到答案。直到我們發現并掌握了一種新的理論分析工具,我們才再次對系統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我們終于徹底看到了問題的本質,通過對這個工具的分析,我們也知道了系統的潛力,以及為什么每個人都只能達到一定的節油高度,所以我們也找到了性能突破的新方向,并完整地解釋了為什么公告中的節油率很高,而實際的節油率卻很低。
回過頭來看,我發現之前在控制技術方面的探索實際上是盲目的。在了解了外國的做法后,我發現他們是這樣做的。這是混合動力的起點。我只是從來沒有說過,或者可能我說的時候沒有引起中國人的注意,所以我在別人后面沖了過去。我們現在非常清楚該怎么做。因此,有了新的空間和新的方法來提高燃油節約率。當然,事情必須循序漸進,上汽集團需要非常充分地做這些事情。
第一電氣:上汽集團對采用什么樣的系統有什么結論?
藍志波:實際上,每個系統架構在不同的配置中都有其適用范圍。通過掌握實際的道路光譜進行分析是很自然的。關鍵是只有合適的分析工具才能知道這種系統架構的節油潛力,并且通過了解當前和未來的產品效果很容易定義系統。目前不方便透露我們的結論。簡而言之,既然上汽在這方面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那么它肯定會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第一電動:弱混動、中混動和強混動三種混合動力系統中,哪一種是上汽的重點?
藍志波:上汽集團正在研究這三個系統。從純粹的市場角度來看,如果沒有補貼,就必須從弱混合開始。原因是用相對容易的技術進步換取商業價值。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它應該是相同的。因為車價不能太高,而且購車成本中較高的部分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收回。
上汽集團正在研究這三種產品。只要是產品,它們就會成為上汽集團的重點。然而,結合國家政策和用戶選擇因素,產品發布會有所不同。
第一動力:除了對產品的重要態度之外,還有什么是重要的?
藍志波:培育資源,關鍵是要用好資源,也就是選擇好的供應商。因此,我們應該有非常全面和詳細的指標來看待供應商。這取決于對方的技術、制造系統的完整性、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經驗等,以及業務和戰略考慮……
這是非常復雜的。對于一個產品來說,不僅有對自身的要求,也有對供應商的詳細要求。
第一電氣:在供應商的選擇上,目前國內公交行業存在“點對點模式”。你對此怎么看?
藍志波:我只能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現象。我個人認為,“訂購模式”表面上反映的是產品對用戶的滿意度,但實際上反映的是企業提供的產品技術特征不夠強。因此,結果是,即使是用戶也可以訂購來改變產品的特性,并且“訂單”與其他汽車的性能差異并不大。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車企的技術實力不夠,開發強度不夠,沒有表現突出的產品。
如果技術達到一定高度,更換供應商會對產品性能產生很大影響。誰敢點菜?外國商用車是否存在“訂購”情況?“訂購”后,系統中的東西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需要再次驗證,這是非常昂貴的。
掌握技術,抓住機遇。
第一電氣:有辦法改變這種模式嗎?
藍志波:這種情況在中國是存在的。除了車企的水平,還離不開對當地市場的保護和行業的無序發展。我認為有一個很好的機會來改變這種情況,那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系統技術特性非常強,不能輕易改變,否則改變成本非常高。
事實上,這只能說是一個機會。如果你不抓住機會,做好技術,站在它能提供的高度,結果會是一樣的。此外,現實更加殘酷。在出售汽車的地方,有必要使用這些零件。我希望你們能幫助當地的新能源產業。事實上,許多地方的電機和電池企業沒有實力發展和成熟,目前也沒有實力真正做出好的產品。我相信每一個汽車制造商在這方面都有煩惱和無奈。
這與商用車的標準有關。國外的商用車比乘用車有更高的標準,因為商用車會有更多的乘客。在家里,情況正好相反。因此,在國家層面,新能源汽車的激勵模式也需要調整。
第一電氣:據您介紹,目前技術還不穩定。現階段是否不適合大規模推廣?
藍志波:這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缺乏穩定技術的情況下,大規模推廣確實會帶來風險。但另一方面,對于技術人員來說,將有大量的樣本需要測試。如果有一個統一的改進系統來解決問題并加以改進,就可以取得相當大的進展。然而,正是這件事并沒有在整個中國發揮最大作用。
第一電動:理想的方式是什么?
藍志波:選擇有嚴格工藝規范的車企產品進行示范操作是比較理想的。對于一個好的汽車制造商來說,功能的劃分是非常明確的。測試和開發是兩部分。測試部門將把結果反饋給開發部門,開發部門將進行改進。在這個過程中,測試部門非常嚴格,因為發現問題是他的責任。開發部門需要解決所有這些問題。這也是對大型企業的一種限制機制。
但目前,許多企業的這一體系并不完善。有些企業甚至像一家研發公司,產品開發結構相當混亂。
第一電動:上汽商用車是如何準備的?
藍志波:上汽在世博會期間投入了1000多輛新能源汽車,這表明了上汽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和態度。進博會的客流量巨大,新能源公交車持續運行了半年。這樣的特殊場景似乎已經不可能了,所以所有的新能源公交車都能成功完成進博會挑戰,這表明了上汽的技術實力和產品工程實力。
世博會后,所有純電動公交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一直運行到現在,它們也運行得很好。我們也一直在跟蹤車輛狀況和警員……
ly獲得了大量的技術數據,這對我們改進和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具有重要價值。我們開發了第二代純電動公交車,并進一步完善了電氣安全標準和措施。
在混合動力公交車上,我們對世博會混合動力系統進行了各種特殊改進,以不斷優化性能,提高可靠性。我們大力修訂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企業技術標準,幫助零部件企業同步、持續改進產品,走上成熟之路。上汽集團也在展示下一代混合動力系統的開發。上汽商用車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做到這一點。事實上,許多問題在開始之前就已經解決了。
總之,新能源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上汽集團希望把新能源汽車帶好,做好產業鏈上的工作。
(編輯/李燕郊)
標簽:發現
據外媒報道,縱觀世界各國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變化趨勢,日本無論是在接納電動汽車方面,還是按照本國特有方式替換傳統能源汽車方面,不僅起步早,而且一直居于全球領先地位。
1900/1/1 0:00:00來自派克Pike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510年,全球插電式電動汽車銷量有望實現快速增長。這類型車2017年全球銷量有望增至100萬輛,2020年前將達170萬輛。
1900/1/1 0:00:00美國麥肯錫公司6月12日發布報告稱,未來10年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成本價格將大幅下降。到2025年電池價格降幅有望達到70,而降低部分的30來自電池的規模化生產。
1900/1/1 0:00:00據美國媒體Autoevolution報道,隨著世界經濟努力從蕭條中恢復歐洲比其他地區更嚴重,那些想要發展環保節能技術的汽車制造商,在他們公司內部得到的支持比較少,
1900/1/1 0:00:00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牽頭制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將于7月1日正式實施。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訊7月10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年》宣貫大會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會上,將有工信部對規劃全文解讀,其目的是有助于按規劃要求推進發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