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帕克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亞洲電池供應商正準備主導全球鋰離子汽車電池市場。該研究所通過七項指標獲得了全球前七大電池供應商,其中包括四家亞洲公司、兩家美國公司和一家德韓合資公司。
亞洲引領鋰電池市場。
根據帕克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這四家亞洲公司分別是韓國LG化學、GS Yuasa公司、汽車能源供應公司和日本松下集團。
帕克研究所的報告主要列出了市場份額、產品質量、財務資源、地理覆蓋范圍、非汽車應用和產品戰略方面的七家頂級電池供應商。
韓國LG化學是LG集團的母公司。LG化學成立于1947年,專注于石化、信息電子材料和鋰離子電池,業務范圍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
2009年,LG化學成立了韓國第一家生產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的企業,并計劃到2013年投資1萬億韓元,將電動汽車電池產業打造成其支柱產業。2015年,LG化學將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實現2萬億韓元的銷售額,并占據世界市場20%以上的份額。近日,日本TechnoSystemsSearch發布的鋰離子電池全球市場份額數據顯示,韓國企業已占據總份額的39%。
另一方面,日本在鋰離子電池市場一直處于壟斷地位。2000年之前,日本企業占據了鋰離子電池市場95%以上的份額。然而,隨著中國和韓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崛起,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但目前日本幾大企業仍占據35%的份額。
日本電池公司資金雄厚,GS已投資450億日元用于鋰離子電池的開發和應用,AESC最近也將投資1000億日元用于開發鋰離子電池項目,松下以4038億日元收購三洋的多數股權,成為日本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商,其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上升到了20%。
韓國和日本的電池公司占據了全球74%的市場份額,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德國和美國的企業有很多困難。
派克研究所提供的其他三家公司是約翰遜控股公司、美國A123公司和德韓合資企業SB Limotive。
Johnson controls覆蓋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鋰電池,其市場份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LG化學。然而,由于債務危機和政府的支持政策,美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間接影響了電池企業的生存。2011年11月,johnson controls表示,由于高估了汽車電池的需求,2012年的大部分時間將用于減少庫存和關閉歐洲和美國的28家工廠。
同樣被困在美國政策環境中的還有A123。美國菲斯克公司是A123最大的客戶之一,其30%的利潤來自向菲斯克供應電動汽車電池。由于Fisk的產量不斷減少,A123的訂單也一再減少。在與克萊斯勒的合作中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由于訂單減少,A123在2011年宣布將其年度銷售額預測下調至1.65億至1.8億美元,而此前的預測為2.1億至2.25億美元。然而,該公司最近的財政年度報告顯示,A123的虧損已擴大到2.58億美元。
SB Limotive是德國博世零部件公司和韓國三星SDI公司的合資企業。其總部和電池研發測試部門位于韓國七星,工廠位于韓國蔚山。從技術上講,韓國完全控制著SB Limotive,德國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在很大程度上,SB Limotiv的亞洲血統應該更強大。此外,該公司在2011年之前沒有正式生產鋰離子電池,其市場份額現在很難估計,競爭力也不如其他老牌公司。
區域合作已逐漸成為主流。
看看帕克研究所給出的排名,無論正確與否,誰來都無關緊要……
第一。派克研究所的約翰·高德納也對該排名發表了評論。他說,汽車鋰離子電池市場現在還不成熟,沒有必要對亞洲公司將壟斷市場十年的觀點感到恐慌。這只是一個快照。在這個新的行業中尋求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七家公司的業績也證實了約翰·高德納的說法。
LG化學在美國有一家全資子公司Compact Power,主要負責雪佛蘭Volt和福特福克斯電動汽車的電池生產。目前,江森自控與梅賽德斯-奔馳、寶馬、福特等制造商有著火熱的合作,而日本的相關企業僅在國內發展迅速。但今年2月,松下與福特簽署了合作協議,日本公司可能會進入歐美市場。
“最近一段時間,汽車鋰離子電池市場將進行重組。”John Gartner表示。
中國再次“榜上有名”
稍微觀察一下,在這七家公司中很難找到“中國”,這讓人想起了2月份的燃料電池標準聯盟,中國也被“摘牌”了。
僅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比亞迪等公司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高于歐美,僅次于韓國和日本,占全球市場的20%;
產品質量更不用說了。目前,全球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幾乎是同步的,比亞迪研發的電池組在技術和質量上都不輸給國外品牌。更不用說地理覆蓋范圍和產品戰略,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消費市場,幾乎所有的電池公司都希望在中國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政策支持在國外是無與倫比的。一位汽車分析師指出:“如果我們看看帕克研究所所基于的七項指標,將中國排除在外確實是不合理的。”該分析師表示,“目前,鋰電池行業被中國、日本和韓國壟斷,占據了全球95%的市場。但中國企業占據了低端市場,這可能是中國不樂觀的原因之一。”
(編輯/董海榮)據外媒報道,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帕克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亞洲電池供應商正準備主導全球鋰離子汽車電池市場。該研究所通過七項指標獲得了全球前七大電池供應商,其中包括四家亞洲公司、兩家美國公司和一家德韓合資公司。
亞洲引領鋰電池市場。
根據帕克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這四家亞洲公司分別是韓國LG化學、GS Yuasa公司、汽車能源供應公司和日本松下集團。
帕克研究所的報告主要列出了市場份額、產品質量、財務資源、地理覆蓋范圍、非汽車應用和產品戰略方面的七家頂級電池供應商。
韓國LG化學是LG集團的母公司。LG化學成立于1947年,專注于石化、信息電子材料和鋰離子電池,業務范圍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
2009年,LG化學成立了韓國第一家生產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的企業,并計劃到2013年投資1萬億韓元,將電動汽車電池產業打造成其支柱產業。2015年,LG化學將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實現2萬億韓元的銷售額,并占據世界市場20%以上的份額。近日,日本TechnoSystemsSearch發布的鋰離子電池全球市場份額數據顯示,韓國企業已占據總份額的39%。
另一方面,日本在鋰離子電池市場一直處于壟斷地位。2000年之前,日本企業占據了鋰離子電池市場95%以上的份額。然而,隨著中國和韓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崛起,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但目前日本幾大企業仍占據35%的份額。
日本電池公司資金雄厚,GS已投資450億日元用于鋰離子電池的開發和應用,AESC最近也將投資1000億日元用于開發鋰離子電池項目,松下以4038億日元收購三洋的多數股權,成為日本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商,其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上升到了20%。
韓國和日本的電池公司占據了全球74%的市場份額,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德國和美國的企業有很多困難。
派克研究所提供的其他三家公司是約翰遜控股公司、美國A123公司和德韓合資企業SB Limotive。
Johnson controls覆蓋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鋰電池,其市場份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LG化學。然而,由于債務危機和政府的支持政策,美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間接影響了電池企業的生存。2011年11月,johnson controls表示,由于高估了汽車電池的需求,2012年的大部分時間將用于減少庫存和關閉歐洲和美國的28家工廠。
同樣被困在美國政策環境中的還有A123。美國菲斯克公司是A123最大的客戶之一,其30%的利潤來自向菲斯克供應電動汽車電池。由于Fisk的產量不斷減少,A123的訂單也一再減少。在與克萊斯勒的合作中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由于訂單減少,A123在2011年宣布將其年度銷售額預測下調至1.65億美元至1.8億美元,而……
之前預測的2.1億至2.25億美元。然而,該公司最近的財政年度報告顯示,A123的虧損已擴大到2.58億美元。
SB Limotive是德國博世零部件公司和韓國三星SDI公司的合資企業。其總部和電池研發測試部門位于韓國七星,工廠位于韓國蔚山。從技術上講,韓國完全控制著SB Limotive,德國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在很大程度上,SB Limotiv的亞洲血統應該更強大。此外,該公司在2011年之前沒有正式生產鋰離子電池,其市場份額現在很難估計,競爭力也不如其他老牌公司。
區域合作已逐漸成為主流。
看看帕克研究所給出的排名,無論正確與否,誰排在第一并不重要。派克研究所的約翰·高德納也對該排名發表了評論。他說,汽車鋰離子電池市場現在還不成熟,沒有必要對亞洲公司將壟斷市場十年的觀點感到恐慌。這只是一個快照。在這個新的行業中尋求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七家公司的業績也證實了約翰·高德納的說法。
LG化學在美國有一家全資子公司Compact Power,主要負責雪佛蘭Volt和福特福克斯電動汽車的電池生產。目前,江森自控與梅賽德斯-奔馳、寶馬、福特等制造商有著火熱的合作,而日本的相關企業僅在國內發展迅速。但今年2月,松下與福特簽署了合作協議,日本公司可能會進入歐美市場。
“最近一段時間,汽車鋰離子電池市場將進行重組。”John Gartner表示。
中國再次“榜上有名”
稍微觀察一下,在這七家公司中很難找到“中國”,這讓人想起了2月份的燃料電池標準聯盟,中國也被“摘牌”了。
僅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比亞迪等公司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高于歐美,僅次于韓國和日本,占全球市場的20%;產品質量更不用說了。目前,全球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幾乎是同步的,比亞迪研發的電池組在技術和質量上都不輸給國外品牌。更不用說地理覆蓋范圍和產品戰略,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消費市場,幾乎所有的電池公司都希望在中國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政策支持在國外是無與倫比的。一位汽車分析師指出:“如果我們看看帕克研究所所基于的七項指標,將中國排除在外確實是不合理的。”該分析師表示,“目前,鋰電池行業被中國、日本和韓國壟斷,占據了全球95%的市場。但中國企業占據了低端市場,這可能是中國不樂觀的原因之一。”
(編輯/董海榮)
油價上調之后,越來越多的市民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技術日漸成熟的電動汽車。
1900/1/1 0:00:00據官方消息,比亞迪戴姆勒成立的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BDNT將在3月30日正式對外發布國內第一個專注新能源的汽車品牌。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藍圖
1900/1/1 0:00:00《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遲遲不能出臺,業界開始蔓延一種疑慮,猜測中國可能下調”十二五”規劃中設定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50萬輛目標。
1900/1/1 0:00:002012年3月23日,寶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通過公開招標,向恒通客車訂購的40輛前置12米普通燃氣大客車,25輛前置11米空調燃氣大客車正式下線,65輛燃氣客車在恒通工業園內整裝待發,
1900/1/1 0:00:00近日,江蘇、上海、吉林、天津、北京多地省市政府相繼出臺政策,加大了對電動汽車的支持力度。各地各級政府將通過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擴大示范領域等一系列措施,促進電動汽車在私人和公共領域的應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