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汽豐田在深圳宣布,第三代普銳斯正式登陸中國市場。
幾天后,在工信部正式公布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工信部預測,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將突破50萬輛。
一個是政策規劃,另一個是商業行為。這兩件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在一周內公布,卻釋放出兩個重要信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概念已經延伸到一個新的層次,不僅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還包括普通混合動力汽車;加上后者,四年內形成50萬輛的累計銷量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2013年是混合動力的一年。
盡管自2010年以來一再推遲的“新能源汽車十年規劃”仍未塵埃落定,但新聞部在“新材料十二五”規劃中曾簡要提及的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將突破50萬輛的官方說法,這讓業界似乎再次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未來。隨著業界對“這是否應該是目標”和“能否實現這一目標”的各種討論,豐田混合動力的第三代普銳斯已經到來,距離上一代停產已經一年多了。
根據一汽豐田在中國和日本的股東協商結果,第三代普銳斯的年產量為3000輛。盡管仍有業內大腕高呼“這太保守了嗎”,但在日本股東看來,實際情況是評判一切的標準。在過去五年里,普銳斯在中國只生產了3700多輛,年銷量不到1000輛。
事實上,不僅是豐田,中國過去幾年的成績不僅與“50萬輛”的規模相去甚遠,而且“缺乏絕對銷量”。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供的參考數據,2011年,國內汽車制造商共生產8368輛新能源汽車,銷售8159輛,均未超過1萬輛。目前,道路上的新能源汽車大多是通過行政采購推廣的公共交通工具。
這一方面是由于所謂的“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截至201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概念仍局限于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不過,就目前而言,國際廠商對新能源汽車的“理解”和“行動”大多是從插電式混合動力開始的。
讓我們看看以下時間表:
2013年,寶馬計劃在中國生產寶馬5系混合動力車;
2013年,奧迪計劃在中國生產奧迪Q 5混合動力車;
2013年,大眾汽車計劃在中國生產國產高爾夫混合動力車;
2013年,福特計劃生產蒙迪歐混合動力車。
制度差距
顯然,明年將是中國混合動力汽車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同樣顯而易見的是,盡管它們都是新能源,但大多數既不是純電力,也不是插電式能源。
鑒于國際汽車巨頭的“混合動力”與我國政策制定者在概念上的差距,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石,還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國外差距的關鍵是體制問題,而大多數企業都是國有企業,這可能導致忽視市場,注重考核指標。
誠然,如果只看“考核指標”,中國許多國有車企都在新能源汽車上投入巨資。其中,北汽集團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目標為15萬輛;
“十二五”末,廣汽集團已將節能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擴大到20萬輛。長安汽車計劃在2014年生產和銷售15萬輛汽車。僅上述三家公司,“十二五”末的產銷目標已達50萬輛。
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副秘書長崔東樹的話來說,“各家車企披露的目標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宣傳作用,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混合時代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嗎?
在最近舉行的“混合動力時代”研討會上,豐田汽車公司專家山信忠史,表示:“混合動力將成為豐田中國的戰略制高點。今年2月剛剛上任的有限公司特別經理認為,其愿景是“比任何其他公司都更早地推廣新能源汽車”,豐田混合動力將成為引領市場、推動中國混合動力時代到來的戰略高點。
同時,計劃將成熟的增程電動汽車Volanda引入中國通用汽車。盡管是站在“電動汽車”一邊,但一向“理智”的通用汽車,在中國刮起“混合動力風”的時候,努力做到了“混合動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政府應鼓勵和支持混合動力汽車,以滿足節能減排的迫切需要。盡管純電動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目前技術上還不可能實現量產,單純依靠發展純電動汽車也很難實現“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在電動汽車發展成熟之前,同時推廣其他新能源技術符合節能減排的初衷。混合動力是目前最成熟的新能源技術,具有明顯的節能減排效果,國內許多汽車企業都具備量產能力,值得政府推廣。
行業資深人士李安定從技術上解釋說,混合動力不是一項孤立的技術,而是發展其他新能源技術的載體和橋梁。例如,豐田開發的新能源汽車是對原有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 E V成熟技術的延續。無論是插電式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 E V)、純電動汽車(E V)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FC HEEV),都可以在混合動力汽車的基礎上通過進化來實現。如此一來,H E V積累的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就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技術。
由于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的市場前景樂觀,國內外汽車制造商已經在采取行動。從整體市場情況來看,豐田、大眾、通用等主流汽車制造商都推出了混合動力汽車。只有豐田先后推出了雷克薩斯L S600hL、G S450h、R X 450h、C T 200h、凱美瑞尊瑞和第三代普銳斯等六款車型,準備在這個市場上大展拳腳。產品的豐富性將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編輯/董海榮)日前,一汽豐田在深圳宣布,第三代普銳斯正式登陸中國市場。
幾天后,在工信部正式公布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工信部預測,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將突破50萬輛。
一個是政策規劃,另一個是商業行為。這兩件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在一周內公布,卻釋放出兩個重要信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概念已經延伸到一個新的層次,不僅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還包括普通混合動力汽車;
加上后者,四年內形成50萬輛的累計銷量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2013年是混合動力的一年。
盡管自2010年以來一再推遲的“新能源汽車十年規劃”仍未塵埃落定,但新聞部在“新材料十二五”規劃中曾簡要提及的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將突破50萬輛的官方說法,這讓業界似乎再次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未來。隨著業界對“這是否應該是目標”和“能否實現這一目標”的各種討論,豐田混合動力的第三代普銳斯已經到來,距離上一代停產已經一年多了。
根據一汽豐田在中國和日本的股東協商結果,第三代普銳斯的年產量為3000輛。盡管仍有業內大腕高呼“這太保守了嗎”,但在日本股東看來,實際情況是評判一切的標準。在過去五年里,普銳斯在中國只生產了3700多輛,年銷量不到1000輛。
事實上,不僅是豐田,中國過去幾年的成績不僅與“50萬輛”的規模相去甚遠,而且“缺乏絕對銷量”。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供的參考數據,2011年,國內汽車制造商共生產8368輛新能源汽車,銷售8159輛,均未超過1萬輛。目前,道路上的新能源汽車大多是通過行政采購推廣的公共交通工具。
這一方面是由于所謂的“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截至201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概念仍局限于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不過,就目前而言,國際廠商對新能源汽車的“理解”和“行動”大多是從插電式混合動力開始的。
讓我們看看以下時間表:
2013年,寶馬計劃在中國生產寶馬5系混合動力車;
2013年,奧迪計劃在中國生產奧迪Q 5混合動力車;
2013年,大眾汽車計劃在中國生產國產高爾夫混合動力車;
2013年,福特計劃生產蒙迪歐混合動力車。
制度差距
顯然,明年將是中國混合動力汽車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同樣顯而易見的是,盡管它們都是新能源,但大多數既不是純電力,也不是插電式能源。
鑒于國際汽車巨頭的“混合動力”與我國政策制定者在概念上的差距,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石,還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國外差距的關鍵是體制問題,而大多數企業都是國有企業,這可能導致忽視市場,注重考核指標。
誠然,如果只看“考核指標”,中國許多國有車企都在新能源汽車上投入巨資。其中,北汽集團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目標為15萬輛;
“十二五”末,廣汽集團已將節能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擴大到20萬輛。長安汽車計劃在2014年生產和銷售15萬輛汽車。僅上述三家公司,“十二五”末的產銷目標已達50萬輛。
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副秘書長崔東樹的話來說,“各家車企披露的目標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宣傳作用,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混合時代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嗎?
在最近舉行的“混合動力時代”研討會上,豐田汽車公司專家山信忠史,表示:“混合動力將成為豐田中國的戰略制高點。今年2月剛剛上任的有限公司特別經理認為,其愿景是“比任何其他公司都更早地推廣新能源汽車”,豐田混合動力將成為引領市場、推動中國混合動力時代到來的戰略高點。
同時,計劃將成熟的增程電動汽車Volanda引入中國通用汽車。盡管是站在“電動汽車”一邊,但一向“理智”的通用汽車,在中國刮起“混合動力風”的時候,努力做到了“混合動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政府應鼓勵和支持混合動力汽車,以滿足節能減排的迫切需要。盡管純電動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目前技術上還不可能實現量產,單純依靠發展純電動汽車也很難實現“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在電動汽車發展成熟之前,同時推廣其他新能源技術符合節能減排的初衷。混合動力是目前最成熟的新能源技術,具有明顯的節能減排效果,國內許多汽車企業都具備量產能力,值得政府推廣。
行業資深人士李安定從技術上解釋說,混合動力不是一項孤立的技術,而是發展其他新能源技術的載體和橋梁。例如,豐田開發的新能源汽車是對原有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 E V成熟技術的延續。無論是插電式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 E V)、純電動汽車(E V)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FC HEEV),都可以在混合動力汽車的基礎上通過進化來實現。如此一來,H E V積累的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就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技術。
由于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的市場前景樂觀,國內外汽車制造商已經在采取行動。從整體市場情況來看,豐田、大眾、通用等主流汽車制造商都推出了混合動力汽車。只有豐田先后推出了雷克薩斯L S600hL、G S450h、R X 450h、C T 200h、凱美瑞尊瑞和第三代普銳斯等六款車型,準備在這個市場上大展拳腳。產品的豐富性將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編輯/董海榮)
兩會已順利落下帷幕,但代表委員們熱議新能源汽車的景象卻令人記憶猶新。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劃》遲遲未能出臺的背景下,代表委員們提交了15件相關議案提案,他們積極建言獻策,助推新能源汽車發展。
1900/1/1 0:00:00”不敢相信這個政策是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汽車專家郭孔輝昨日接受作者采訪時如是說。
1900/1/1 0:00:00據美國worldcarfans報道,美國軍方將采用世界首支氫動力燃料電池軍用車隊,作為支持政府減少對石油依賴度計劃的重要環節。
1900/1/1 0:00:00雖然無論從產品性價比、消費者環保意識乃至中國的政策環境,較六年前并沒有實質性改變,但豐田汽車仍然決定在此時重新向中國市場投放旗下中級混合動力轎車新普銳斯。
1900/1/1 0:00:00這次國家規劃里面把新能源汽車列了三種,一個是純電動,一個是插電式混合動車,還有一個是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沒有納入新能源汽車里面去,這樣它就不能享受節能方面的政策。
1900/1/1 0:00:00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出臺看起來慢,但實際是鼓勵多種技術路線”百花齊放”,避免出現”一抓就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