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隨著全球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高油耗、環境污染等不可避免的問題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全球汽車行業改革迫在眉睫。目前,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的企業已經進入真正的產品化和工業化階段,學校也開始進入深層次的技術研究,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也進一步加大了力度。因此,中國的電動汽車正進入工業化的前夜,從研發向真正的工業化過渡。清華大學教授、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高歐陽明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十二五’電動汽車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產業實現技術翻身、技術跨越的重大決戰。”
即將出臺的電動汽車技術發展“十二五”規劃正是從這個全新的發展高度進行的考慮和布局。該計劃將引導技術創新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致力于制定電動汽車國家技術發展戰略。《規劃》從產業升級、技術轉型和技術跨越三大戰略需求出發,濃縮了科技支撐、創新引領和前瞻部署三大科技創新目標,確定了“三橫三縱三平臺”的戰略重點和任務,提出了“產業鏈”、“價值鏈”和“技術鏈”的“三縱三鏈”研發組織模式。
明確產業發展“三個需要”,明確科技規劃“三個定位”
只有看清技術的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的前景,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合理的規劃。高歐陽明說,在規劃之初,他們首先對美國、日本、歐洲等世界主要發達地區政府的戰略定位以及國際汽車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總結。對各種預測結果的綜合分析顯示,放眼國際市場,到2015年,各類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將占乘用車市場的8%左右(包括純電動約1%,全球總量約80萬輛);
到2020年,各類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將占乘用車市場的20%左右(包括純電動約8%,全球總量約為800萬輛)。電動汽車的發展已達成全球戰略共識。乘用車的技術開發和規模商業化面臨低碳目標。
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的最新發展趨勢受到了中國政府和最高領導層的高度重視。發展電動汽車已成為國家的戰略決策和重大需求。高歐陽明說,《規劃》明確指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將有“三大需求”。
面向產業升級需求:產品研發支撐發展
從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的趨勢來看,發展電動汽車是汽車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因此,產業升級的需求是基本需求。”歐陽明興奮地說。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在節能減排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各種預測顯示,2015年中國的汽車數量將超過1.5億輛。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將繼續上升,這將導致石油消費的快速增長和石油對外國的依賴性增加。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20年中國汽車燃料消耗量將超過3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70%。有必要對車輛實施更嚴格的燃油經濟性限制標準。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政策》的研究成果,2020年我國乘用車燃油經濟性將達到國際水平,平均油耗應降至5升/100公里以下。
“對于中高級汽車來說,如果完全使用汽油發動機,從技術和經濟的綜合評估來看,這一指標很難跨越門檻,必須采用以混合動力為代表的主要汽車節能技術。高歐陽明說,同時,以混合動力技術為主導也可以促進汽車節能傳統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全面融合和全面進步。
面向技術轉型需求:規模示范產業領先
其次,這是中國汽車工業技術轉型的需要。高歐陽明說,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角度來看,電動汽車的發展是中國汽車產業技術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歷史機遇。
據高歐陽明說,電力可以作為中國汽車的主要替代能源。電動汽車在廣泛應用時,可以在電網低負荷期間進行常規充電,這將對電網起到“填谷”的作用,提高發電設備的綜合利用率,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同時,電動汽車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將電能作為汽車的主要能源載體,可以大大減少交通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
從中國國情和特色優勢來看,發展電動化程度高的電動汽車是培育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歷史機遇。高歐陽明說,中國擁有電動汽車相關的物質資源優勢、多元化的市場優勢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勢。
根據工信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的相關調查結果,在10個大中城市的3400名受訪者中,近70%的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充電里程在100-160公里的小型純電動汽車。清華大學對北京乘用車出行特征的調查顯示,75%的車輛每天行駛50公里以內,插電式電動汽車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
lan緊緊圍繞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研發、示范和市場推廣。”歐陽明興奮地說。
面向科技需求:創新突破的前瞻性部署
從新一輪國際低碳技術競賽來看,“十二五”電動汽車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良好技術翻身、實現技術跨越的決戰。因此,技術跨越的需求尤為突出。
高歐陽明說,中國在電動汽車高端技術方面整體上不具有競爭優勢。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關鍵部件的技術基礎仍然薄弱;
燃料電池基礎材料技術與國外仍有差距,燃料電池發動機在工程集成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高端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他表示,新一輪國際低碳技術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
總的來說,我國電動汽車的研發起步并不晚,而且發展也不慢。但由于基礎薄弱、投入不足,差距依然存在,高端技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高歐陽明說,面對決戰,當務之急是加大進攻力度,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快速轉型,搶占技術制高點,培育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中國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頁]
整合“三大平臺”,確定中長期“三大任務”
本規劃堅持“三縱三橫”研發和產業化布局,突出電池、電機、電控“三橫”關鍵技術,開發“技術標準、基礎設施、測試評估”三大基礎技術平臺。
據高歐陽明介紹,該計劃整合了“三大平臺”,確定了混合動力、純電驅動和燃料電池三個產業研發項目的短期、中期和長期重點任務。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角度來看,發展電動化程度高、純電動驅動功能強的電動汽車(EV/PHEV/FCV)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和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將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從企業戰略和行業戰略層面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并行互動、共同發展的總體原則指導下,規劃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戰略。
技術平臺“集成”
為了應對電動汽車技術和車型的多樣化,我們應該牢牢抓住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這三個常見的關鍵技術。高歐陽明說,“十二五”期間,將推進動力總成模塊化,推進動力系統平臺化,實現電動汽車技術平臺的“一體化”。
據他介紹,在基礎部件模塊方面,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單元等關鍵部件的模塊化具有戰略意義,有利于大規模生產和應用。在車輛動力總成方面,基于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模塊,可以進一步提高系統集成水平,開發各種新型動力總成。“當然,萬鋼部長關心的小插件和配件問題也會在這個平臺上得到解決。”他笑了。
汽車開發“雙頭擠壓”
從全球研發和應用的實踐經驗來看,中高級轎車純電動驅動平臺技術尚不成熟,應作為科技跨越的重點研究內容繼續研究和探索。高歐陽明說,同時,對于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要充分發揮我國的技術特點、產業化優勢和市場潛力,在城市公共汽車和私人小型汽車中優先發展“純電動驅動”電動汽車。形成“兩頭擠”的發展格局,開啟規模化市場。然后它將以滾動的方式發展,并逐漸占據中高檔燃油車的市場空間。
這種發展模式也是該計劃的一個亮點。”他說。
據介紹,“兩頭擠”是城市公共車輛領域,包括公交車、大中型公交車、出租車、公務車、環衛車等。城市公共車輛的工況特點更適合現階段電動汽車的應用。首先,這些車輛具有固定的續航里程、穩定的日常行駛里程和顯著的環保效益;
其次,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國家補貼的實施受益面廣,實施起來相對容易;由于對電池容量的巨大需求,可以有效促進我國新型動力電池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同時,這類電動汽車的發展也可以帶動城市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雙頭擠壓”的另一端,最具戰略意義的是小型電動汽車。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小型化是全球主流趨勢,中國最具技術特點、產業優勢和市場潛力。
“兩擠”產業化推進戰略的核心思想是優先發展小型電動汽車和純電動公共服務汽車,同時兼顧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形成轉型與轉型相結合的并行互動發展模式。高歐陽明說,這種滾動發展將逐步形成下一代純電動汽車的技術優勢。
推進工業化“三步走”
在電動汽車產業化的初期,由于諸多制約因素,很難實現一步到位的發展。因此,高歐陽明介紹,本規劃中的電動汽車產業化計劃按照“三步走”的產業化推進戰略,結合不同階段的技術進步程度和市場需求,分步實施。
第一階段:2008-2010年,在大中城市公共服務領域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2008年啟動的奧運示范項目已實現595輛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示范運營,2009年啟動的“十城千輛”大型示范推廣項目。截至2010年底,電動汽車示范推廣規模已達1萬輛。
第二階段:2010年至2015年,實現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開展以小型電動汽車(EV/PHEV)為代表的純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示范和商業化;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的小規模示范和評估;
攻克深度機電耦合、新型電機驅動技術等前沿技術,開發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下一代純電動驅動動力系統平臺。
第三階段:從2015年到2020年,我們將繼續推動純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工業化,啟動下一代純電動驅動汽車的工業化進程。現階段,將以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為主導,啟動下一代電力電池的大規模產業化。總結探索各種商業模式的經驗,建立電動汽車主導商業模式,完善原有基礎設施網絡,擴大充電網絡覆蓋范圍,提高車網融合度。
組織科技創新“三大聯盟”努力實現電動汽車三大突破
“下一步是實質性地建立產業創新聯盟,匯集優勢資源,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化。”歐陽明高談闊論。
在各國政府的支持下,電動汽車行業的汽車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能源運營商、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合作與競爭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在這一規劃中,探索了三種新的組織機制。據高歐陽明介紹,在這三種機制下建立了三種類型的聯盟,目標和任務不同,旨在通過這種創新的組織機制加快中國電動汽車的工業化,促進技術水平的全面發展。
以產業鏈為紐帶的產業研發縱向一體化
探索以產業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以整車廠為主導、零部件垂直整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產業化研發重點任務。
據高歐陽明介紹,盡管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結構上與傳統汽車不同,但由于對傳統汽車的技術繼承,在產業組織模式中可以遵循傳統的汽車行業研發組織模式,即,以產業鏈為紐帶,建立由整車廠牽頭垂直整合零部件企業的產業技術聯盟,整車廠負責整車和系統的開發和生產,并垂直組織零部件企業進行研發和生產,并最終為用戶提供銷售和售后服務。
探索以價值鏈為紐帶的商業化示范
探索以價值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能源供應商-汽車制造商-電池制造商”跨行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面向大規模商業示范需求的重點任務。
純電動汽車技術具有跨行業、跨行業的特點,其產業化發展不僅依賴于傳統的汽車生產配套企業,還與電池制造商、電網和第三方運營商密切相關。電動汽車的新興戰略產業融合了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動力電池企業、能源企業和網絡運營商。其產業組織模式以實現電動汽車的商業價值為核心,整合各環節,組織研發。
因此,傳統的汽車產業組織模式并不完全適用于純電動汽車。有必要探索以實現商業價值為核心、以價值鏈為紐帶的跨行業資源整合的新研發和商業模式。2012年,隨著全球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高油耗、環境污染等不可避免的問題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全球汽車行業改革迫在眉睫。目前,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的企業已經進入真正的產品化和工業化階段,學校也開始進入深層次的技術研究,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也進一步加大了力度。因此,中國的電動汽車……
正在進入工業化的前夜,從研發向真正的工業化過渡。清華大學教授、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高歐陽明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十二五’電動汽車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產業實現技術翻身、技術跨越的重大決戰。”
即將出臺的電動汽車技術發展“十二五”規劃正是從這個全新的發展高度進行的考慮和布局。該計劃將引導技術創新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致力于制定電動汽車國家技術發展戰略。《規劃》從產業升級、技術轉型和技術跨越三大戰略需求出發,濃縮了科技支撐、創新引領和前瞻部署三大科技創新目標,確定了“三橫三縱三平臺”的戰略重點和任務,提出了“產業鏈”、“價值鏈”和“技術鏈”的“三縱三鏈”研發組織模式。
明確產業發展“三個需要”,明確科技規劃“三個定位”
只有看清技術的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的前景,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合理的規劃。高歐陽明說,在規劃之初,他們首先對美國、日本、歐洲等世界主要發達地區政府的戰略定位以及國際汽車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總結。對各種預測結果的綜合分析顯示,放眼國際市場,到2015年,各類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將占乘用車市場的8%左右(包括純電動約1%,全球總量約80萬輛);
到2020年,各類電動汽車(包括混合動力)將占乘用車市場的20%左右(包括純電動約8%,全球總量約為800萬輛)。電動汽車的發展已達成全球戰略共識。乘用車的技術開發和規模商業化面臨低碳目標。
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的最新發展趨勢受到了中國政府和最高領導層的高度重視。發展電動汽車已成為國家的戰略決策和重大需求。高歐陽明說,《規劃》明確指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將有“三大需求”。
面向產業升級需求:產品研發支撐發展
從汽車行業節能減排的趨勢來看,發展電動汽車是汽車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因此,產業升級的需求是基本需求。”歐陽明興奮地說。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在節能減排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各種預測顯示,2015年中國的汽車數量將超過1.5億輛。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將繼續上升,這將導致石油消費的快速增長和石油對外國的依賴性增加。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20年中國汽車燃料消耗量將超過3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70%。有必要對車輛實施更嚴格的燃油經濟性限制標準。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政策》的研究成果,2020年我國乘用車燃油經濟性將達到國際水平,平均油耗應降至5升/100公里以下。
“對于中高級汽車來說,如果完全使用汽油發動機,從技術和經濟的綜合評估來看,這一指標很難跨越門檻,必須采用以混合動力為代表的主要汽車節能技術。高歐陽明說,同時,以混合動力技術為主導也可以促進汽車節能傳統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全面融合和全面進步。
面向技術轉型需求:規模示范產業領先
其次,這是中國汽車工業技術轉型的需要。高歐陽明說,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角度來看,電動汽車的發展是中國汽車產業技術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歷史機遇。
據高歐陽明說,電力可以作為中國汽車的主要替代能源。電動汽車在廣泛應用時,可以在電網低負荷期間進行常規充電,這將對電網起到“填谷”的作用,提高發電設備的綜合利用率,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同時,電動汽車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將電能作為汽車的主要能源載體,可以大大減少交通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
從中國國情和特色優勢來看,發展電動化程度高的電動汽車是培育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歷史機遇。高歐陽明說,中國擁有電動汽車相關的物質資源優勢、多元化的市場優勢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勢。
根據工信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的相關調查結果,在10個大中城市的3400名受訪者中,近70%的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充電里程在100-160公里的小型純電動汽車。清華大學對北京乘用車出行特征的調查顯示,75%的車輛每天行駛50公里以內,插電式電動汽車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
lan緊緊圍繞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研發、示范和市場推廣。”歐陽明興奮地說。
面向科技需求:創新突破的前瞻性部署
從新一輪國際低碳技術競賽來看,“十二五”電動汽車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良好技術翻身、實現技術跨越的決戰。因此,技術跨越的需求尤為突出。
高歐陽明說,中國在電動汽車高端技術方面整體上不具有競爭優勢。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關鍵部件的技術基礎仍然薄弱;
燃料電池基礎材料技術與國外仍有差距,燃料電池發動機在工程集成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高端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他表示,新一輪國際低碳技術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
總的來說,我國電動汽車的研發起步并不晚,而且發展也不慢。但由于基礎薄弱、投入不足,差距依然存在,高端技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高歐陽明說,面對決戰,當務之急是加大進攻力度,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快速轉型,搶占技術制高點,培育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中國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頁]
整合“三大平臺”,確定中長期“三大任務”
本規劃堅持“三縱三橫”研發和產業化布局,突出電池、電機、電控“三橫”關鍵技術,開發“技術標準、基礎設施、測試評估”三大基礎技術平臺。
據高歐陽明介紹,該計劃整合了“三大平臺”,確定了混合動力、純電驅動和燃料電池三個產業研發項目的短期、中期和長期重點任務。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角度來看,發展電動化程度高、純電動驅動功能強的電動汽車(EV/PHEV/FCV)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和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將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從企業戰略和行業戰略層面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并行互動、共同發展的總體原則指導下,規劃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戰略。
技術平臺“集成”
為了應對電動汽車技術和車型的多樣化,我們應該牢牢抓住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這三個常見的關鍵技術。高歐陽明說,“十二五”期間,將推進動力總成模塊化,推進動力系統平臺化,實現電動汽車技術平臺的“一體化”。
據他介紹,在基礎部件模塊方面,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單元等關鍵部件的模塊化具有戰略意義,有利于大規模生產和應用。在車輛動力總成方面,基于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模塊,可以進一步提高系統集成水平,開發各種新型動力總成。“當然,萬鋼部長關心的小插件和配件問題也會在這個平臺上得到解決。”他笑了。
汽車開發“雙頭擠壓”
從全球研發和應用的實踐經驗來看,中高級轎車純電動驅動平臺技術尚不成熟,應作為科技跨越的重點研究內容繼續研究和探索。高歐陽明說,同時,對于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要充分發揮我國的技術特點、產業化優勢和市場潛力,在城市公共汽車和私人小型汽車中優先發展“純電動驅動”電動汽車。形成“兩頭擠”的發展格局,開啟規模化市場。然后它將以滾動的方式發展,并逐漸占據中高檔燃油車的市場空間。
這種發展模式也是該計劃的一個亮點。”他說。
據介紹,“兩頭擠”是城市公共車輛領域,包括公交車、大中型公交車、出租車、公務車、環衛車等。城市公共車輛的工況特點更適合現階段電動汽車的應用。首先,這些車輛具有固定的續航里程、穩定的日常行駛里程和顯著的環保效益;
其次,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國家補貼的實施受益面廣,實施起來相對容易;由于對電池容量的巨大需求,可以有效促進我國新型動力電池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同時,這類電動汽車的發展也可以帶動城市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雙頭擠壓”的另一端,最具戰略意義的是小型電動汽車。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小型化是全球主流趨勢,中國最具技術特點、產業優勢和市場潛力。
“兩擠”產業化推進戰略的核心思想是優先發展小型電動汽車和純電動公共服務汽車,同時兼顧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形成轉型與轉型相結合的并行互動發展模式。高歐陽明說,這種滾動發展將逐步形成下一代純電動汽車的技術優勢。
推進工業化“三步走”
在電動汽車產業化的初期,由于諸多制約因素,很難實現一步到位的發展。因此,高歐陽明介紹,本規劃中的電動汽車產業化計劃按照“三步走”的產業化推進戰略,結合不同階段的技術進步程度和市場需求,分步實施。
第一階段:2008-2010年,在大中城市公共服務領域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2008年啟動的奧運示范項目已實現595輛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示范運營,2009年啟動的“十城千輛”大型示范推廣項目。截至2010年底,電動汽車示范推廣規模已達1萬輛。
第二階段:2010年至2015年,實現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開展以小型電動汽車(EV/PHEV)為代表的純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示范和商業化;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的小規模示范和評估;
攻克深度機電耦合、新型電機驅動技術等前沿技術,開發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下一代純電動驅動動力系統平臺。
第三階段:從2015年到2020年,我們將繼續推動純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工業化,啟動下一代純電動驅動汽車的工業化進程。現階段,將以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為主導,啟動下一代電力電池的大規模產業化。總結探索各種商業模式的經驗,建立電動汽車主導商業模式,完善原有基礎設施網絡,擴大充電網絡覆蓋范圍,提高車網融合度。
組織科技創新“三大聯盟”努力實現電動汽車三大突破
“下一步是實質性地建立產業創新聯盟,匯集優勢資源,推動電動汽車產業化。”歐陽明高談闊論。
在各國政府的支持下,電動汽車行業的汽車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能源運營商、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合作與競爭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在這一規劃中,探索了三種新的組織機制。據高歐陽明介紹,在這三種機制下建立了三種類型的聯盟,目標和任務不同,旨在通過這種創新的組織機制加快中國電動汽車的工業化,促進技術水平的全面發展。
以產業鏈為紐帶的產業研發縱向一體化
探索以產業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以整車廠為主導、零部件垂直整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產業化研發重點任務。
據高歐陽明介紹,盡管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結構上與傳統汽車不同,但由于對傳統汽車的技術繼承,在產業組織模式中可以遵循傳統的汽車行業研發組織模式,即,以產業鏈為紐帶,建立由整車廠牽頭垂直整合零部件企業的產業技術聯盟,整車廠負責整車和系統的開發和生產,并垂直組織零部件企業進行研發和生產,并最終為用戶提供銷售和售后服務。
探索以價值鏈為紐帶的商業化示范
探索以價值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能源供應商-汽車制造商-電池制造商”跨行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面向大規模商業示范需求的重點任務。
純電動汽車技術具有跨行業、跨行業的特點,其產業化發展不僅依賴于傳統的汽車生產配套企業,還與電池制造商、電網和第三方運營商密切相關。電動汽車的新興戰略產業融合了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動力電池企業、能源企業和網絡運營商。其產業組織模式以實現電動汽車的商業價值為核心,整合各環節,組織研發。
因此,傳統的汽車產業組織模式并不完全適用于純電動汽車。有必要探索以實現商業價值為核心、以價值鏈為紐帶的跨行業資源整合的新研發和商業模式。將前瞻性研究與技術鏈相結合
探索以技術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以產學研為骨干、國家研究基地的前沿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前瞻性研究的重點任務。
據高歐陽明介紹,下一代純電動驅動技術的核心是技術突破、示范評估和戰略儲備。其整個研發技術鏈涉及許多基礎……
化學和材料等學科,具有更廣泛的跨學科和跨行業特征。我們不能走傳統的汽車行業研發模式,也不能走以實現商業價值為核心的純電動汽車組織模式。要以技術鏈為紐帶,全面整合技術鏈各領域的相關技術環節,縱向整合平臺技術、組件技術和通用基礎技術,橫向整合不同平臺技術、同一平臺下的不同組件和同一組件下的通用基礎技術。
因此,規劃提出建立以國家研究基地為骨干的前沿技術創新聯盟(國家已建立30多個汽車相關國家研究基地,分布在各大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實施聯合技術開發,突破高端純電動驅動技術。
此外,高歐陽明說,該計劃還提出將擴大示范規模。在做好25個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的基礎上,示范城市數量將擴大到30個以上。同時,在6個城市組織開展節能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補貼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在新計劃中納入了數據收集和分析。據高歐陽明介紹,在“十城千車”示范工程的實施中,將逐步建立全方位的電動汽車運營數據采集平臺,全面采集示范車輛和基礎設施的整體工況數據、運營數據和用戶數據;
同時,對一些典型車隊進行全過程測試和跟蹤,定期記錄車輛的運行數據、維護時間和成本、運行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為產品技術改進和基礎設施布局優化提供依據。監督電動汽車和基礎設施的示范運行,并驗證每個組裝部件和車輛的性能。
希望在“十二五”電動汽車科技發展規劃的推動下,通過五年的艱苦研究,力爭在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車輛系統集成技術、技術支撐平臺集成創新和示范考核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實現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特別是純電動汽車銷量占國內汽車總銷量1%左右的重要門檻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撐。”他說。
(編輯/董海榮)將前瞻性研究與技術鏈相結合
探索以技術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以產學研為骨干、國家研究基地的前沿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前瞻性研究的重點任務。
據高歐陽明介紹,下一代純電動驅動技術的核心是技術突破、示范評估和戰略儲備。其整個研發技術鏈涉及化學、材料等多個基礎學科,具有更廣泛的跨學科、跨行業特點。我們不能走傳統的汽車行業研發模式,也不能走以實現商業價值為核心的純電動汽車組織模式。要以技術鏈為紐帶,全面整合技術鏈各領域的相關技術環節,縱向整合平臺技術、組件技術和通用基礎技術,橫向整合不同平臺技術、同一平臺下的不同組件和同一組件下的通用基礎技術。
因此,規劃提出建立以國家研究基地為骨干的前沿技術創新聯盟(國家已建立30多個汽車相關國家研究基地,分布在各大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實施聯合技術開發,突破高端純電動驅動技術。
此外,高歐陽明說,該計劃還提出將擴大示范規模。在做好25個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的基礎上,示范城市數量將擴大到30個以上。同時,在6個城市組織開展節能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補貼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在新計劃中納入了數據收集和分析。據高歐陽明介紹,在“十城千車”示范工程的實施中,將逐步建立全方位的電動汽車運營數據采集平臺,全面采集示范車輛和基礎設施的整體工況數據、運營數據和用戶數據;同時,對一些典型車隊進行全過程測試和跟蹤,定期記錄車輛的運行數據、維護時間和成本、運行過程中的重要事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為產品技術改進和基礎設施布局優化提供依據。監督電動汽車和基礎設施的示范運行,并驗證每個組裝部件和車輛的性能。
希望在“十二五”電動汽車科技發展規劃的推動下,通過五年的艱苦研究,力爭在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車輛系統集成技術、技術支撐平臺集成創新和示范考核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實現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特別是純電動汽車銷量占國內汽車總銷量1%左右的重要門檻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撐。”他說。
(編輯/董海榮)
標簽:北京
最近有關大眾Up的消息相當多,甚至讓人懷疑是否為大眾有意為之。除了Up五門版及GTUp之外,Up車系還有一款新車將要面世,那就是EUp。
1900/1/1 0:00:00日前,河南省信陽市舉行福英純電動汽車公務接待車移交儀式,按照信陽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各縣區、管理區配備2輛公務接待車,這標志著信陽市公務接待車首次使用純電動汽車。
1900/1/1 0:00:00松下電子部品PanasonicElectronicDevices開發出了面向電動汽車EV和混合動力車HEV的通用薄膜電容器。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原計劃于今年二月正式投放市場銷售的2012款Coda純電動五座轎車目前還沒有任何相關信息,有評論人士稱其上市計劃或將落空,美國EPA最后認證成其最大阻力。
1900/1/1 0:00:00《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松下擬投資數百億日元,在中國生產混合動力車HV、電動汽車EV的核心部件車載用鋰電池。這將是該公司同類產品在海外生產的第一個項目。
1900/1/1 0:00:00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近期參觀了北美國際車展,并在底特律經濟俱樂部上表示,奧巴馬政府計劃于今年建立新型電池研發中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