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汽車電子控制單元的核心部件,車載級MCU正受益于智能化和電動化的快速發展,成為行業和資本競爭的新趨勢。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僅在2022年,車載MCU電路就披露了10多起融資案例。除專業投資機構外,一段時間以來,以上汽、廣汽、北汽、奇瑞等為代表的產業鏈企業一直在積極推動車級MCU的深度布局,努力向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的新時代轉型。最近,車載MCU電路又增加了一筆新的融資,標志著當地汽車級MCU企業沖擊資本市場的新一年開始了。在中國新年伊始,西華科技宣布完成數十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西華科技在2022年完成了多項融資交易,投資者包括奇瑞科技、匯友資本、清華理和、弘毅資本等知名機構。新獲得的B輪融資將由支點投資領投,德在后資本、蘇民投資等投資者跟投。老股東惠友資本和清華理和將繼續支持本輪融資。這筆資金將用于持續加強西華科技在汽車芯片領域的核心技術和產品矩陣,推動戰略生態建設與整合,加快多種汽車級產品落地。在多重因素的驅動下,歡迎車載級MCU取代國內新的投資機會。近年來,智能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投資機會,車載級MCU就是其中之一。據了解,常規燃油車通常需要70臺左右的MCU,而高端燃油車可能需要150臺MCU。然而,智能電動汽車對每輛車MCU使用量的需求可能達到300,實現數倍增長。在這背后,除了傳統的車身電子產品,從動力和底盤控制到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對MCU應用的需求將很大,隨著所配備的系統變得更加復雜,對MCU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將增加。目前,汽車中使用的MCU有三種類型:8位、16位和32位。其中,8位MCU主要用于基本的車身控制功能,如座椅、空調、車窗、車門等。但隨著軟件定義汽車時代的到來,未來汽車中的絕大多數功能模塊都需要通過軟件進行控制,尤其是與智能駕駛艙和智能駕駛相關的應用,并將繼續升級。這將大大增加MCU功能的復雜性,開發更高端的32位MCU將是趨勢。
圖片來源:西華科技意味著未來汽車級MCU的主要增量市場將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根據相關預測數據,2021全球汽車MCU市場規模將達到76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111.12億美元。其中,國內市場預計將從2021的30.01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25年的42.74億美元。然而,盡管車載MCU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它在中國面臨著嚴重的“瓶頸”問題。由于國外半導體產業起步早,汽車級產品技術壁壘高、研發周期長,汽車半導體市場長期由恩智浦、瑞薩、英飛凌、TI等美國、日本和歐洲巨頭主導。即使在國內市場,當地市場份額也只有6%左右,嚴格的車規級MCU的國產化率甚至不到2%,主要用于大燈、雨刷、空調等低端領域。在要求相對較高的32位車載級MCU領域,國產化率非常有限。這顯然無法滿足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的高增長需求。近兩年來,汽車行業持續缺芯,導致許多本土企業遭遇MCU無法控制的困境。無獨有偶,全球技術爭端在過去兩年中不斷升級。為了搶占未來技術的制高點……
l發展,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市場相繼出臺政策,支持當地半導體產業發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關鍵芯片國產化率不足的風險,倒逼芯片國產化步伐加快。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車載級MCU正式迎來自主突破的“黃金”機遇期。西華科技以高端MCU為基礎,自成立以來一直在布局汽車芯片競賽,為撬動汽車標準化芯片的國產化儲備了大量行業稀缺的專業人才和核心IP。在具體的產品策略上,西華選擇了高端32位高性能車載級MCU作為其市場切入點。與許多其他公司不同,我們通過為汽車制造商和Tier1提供高端汽車級MCU和“MCU+”芯片解決方案,協助智能電動汽車的轉型升級。因此,基于MCU布局的廣度和深度,西華科技構建了從單核到多核再到異構的產品迭代路線,希望逐步實現從車身控制到底盤、動力,再到智能駕駛和座艙的全場景覆蓋;
另一方面,在通用MCU的基礎上,通過添加特定的外圍模塊,我們可以創建“MCU+”解決方案,以滿足更多垂直細分市場的需求。截至目前,西華科技已成功完成以32位高性能MCU芯片M01系列為代表的10多款汽車級芯片的設計、驗證、層壓和測試,涵蓋車身電子控制、智能座艙、底盤控制、智能觸摸開關、面板等多個領域,并實現了小批量出貨。具體而言,M01包括三個不同的系列:CVM014x、CVM011x和CVM011x+Touch。在這里,CVM011x+Touch是西華科技專門為車內智能觸摸應用開發的典型“MCU+”解決方案。CVM014x和CVM011x主要針對汽車電子的通用控制領域,如車身控制模塊BCM、自適應大燈、自動空調、電動座椅、電動尾門、電子水泵、風扇等小型電機控制。然而,在應用方面,CVM014x主要針對中高端市場,而CVM011x更側重于成本敏感的應用。
圖片來源:西華科技CVM014x系列作為西華科技推出的首款32位MCU產品,采用Arm Cortex-M4F內核,主頻高達160MHz。它具有高達1MB的片上嵌入式閃存和強大的外圍資源支持,并配備了支持多達4個CANFD通信接口的DSP/FPU模塊。該芯片還嵌入了HSE加密模塊和國家機密算法引擎。在制造工藝方面,CVM014x系列采用了40nm汽車級eFlash工藝,實現了最大144引腳LQFP封裝尺寸。考慮到車輛層面應用的嚴格安全標準,西華科技在推動相關產品的開發和量產方面,先后通過了ISO26262、ISO9001、AEC-Q100等多項權威認證。例如,CVM0144FMLL已從汽車電子委員會獲得AEC-Q100 1級驗證標準。不僅如此,西華科技還是國內領先的汽車芯片設計企業,已獲得ISO 26262“ASIL-D”功能安全工藝認證,首款MCU芯片符合ASIL-B功能安全等級。
圖片來源:西華科技為了幫助合作伙伴更好地實施相關場景應用,除了車載級MCU產品外,西華科技還進一步構建了完整的IDE集成開發環境和AUTOSAR MCAL開發支持,賦能客戶快速進行各種應用開發。憑借如此優異的產品性能、嚴格的車輛安全標準和全面的開發服務,藍鯨M01系列自推出以來一直受到許多下游客戶的青睞,包括奇瑞、上汽、長安、五菱、廣汽等汽車制造商,以及華宇視界、經緯恒潤、億控高科、東軟瑞馳等一級企業,以及天海電子。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CVM014x已經鎖定了數十家行業領先客戶,并完成了樣品檢測。小批量發貨將在今年第一季度開始成為頂級客戶。此外,西華科技還在迅速推進CVM011x+Touch系列兩款產品的量產。第一款預計將于今年年中正式進入量產,主要用于汽車的智能表面控制,有助于提高整車的便利性和科技感。瞄準整車智能化,布局多元化全場景產品體系,通過定點和量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西華已初步引領國產車級MCU的高端突破。但這其實并不奇怪。對于車規MCU,汽車制造商和Tier1通常看重以下幾點:資源性能是否匹配,能否長期提供穩定的供應,是否具有相關的測試驗證和量產經驗,以及公司的整體研發能力和資質。而這些正是西華科技“與生俱來”的東西。雖然正式成立時間不長,但西華科技核心團隊70%以上的員工都有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其中許多來自恩智浦等國際知名半導體公司……
英飛凌、Reza、AMD等。他們在歷史上成功領導了數十款芯片的開發和市場推廣。這使西華科技在成立之初就擁有強大的研發設計能力和經驗,能夠高效構建全鏈芯片研發和全流程功能安全芯片設計能力,以及強大的車輛規劃軟件和FAE技術支持團隊,快速響應當地客戶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起步相對較晚,經驗不足,在本土車規級MCU賽道上,能夠真正保質保量完成車規級測試和認證的處于研發和量產早期的公司并不多。從這個角度來看,西華科技自然具有作為車載級MCU的優勢。不僅如此,西華科技還與多家晶圓廠、封裝測試公司以及周邊的IP設計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如歌芯、中芯國際、長電科技等。它還與多家主機制造商和Tier1深度綁定,構建了完整的供應鏈供應保障體系,為西華科技在高端車級MCU方面的努力提供了重要支撐。
圖片來源:西華科技隨著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布式到集中式甚至中央計算架構的不斷演進,西華科技必然會對車載級MCU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回應,西華科技正在積極開展新一輪技術儲備,目標是到2025年完成所有MCU/MCU+產品的布局,建立汽車智能化的全面場景賦能體系。這并不容易。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汽車級MCU本身對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要求很高,更不用說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針對多種不同應用場景的高性能產品研發。這將是對企業技術水平、資金實力和行業洞察能力的巨大考驗。為了提高研發效率,西華科技的下一代多核車載級MCU將通過多CPU核心(鎖步)處理器架構和各種增強的外圍功能,創建平臺化的軟硬件架構,以支持車輛場景中的高計算能力、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應用要求,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覆蓋范圍,瞄準車身網關、新能源動力系統、線控底盤控制、智能駕駛等高水平應用領域,持續布局多個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的汽車級多核MCU/MPU產品。考慮到自動駕駛汽車級MCU的實施離不開行業標準的支持,西華科技也在積極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近日,GB/T 34590《道路車輛功能安全》正式發布,并將于2023年7月正式實施。其中,GB/T3459.011-2022《道路車輛的功能安全第11部分:半導體應用指南》由西華科技全資子公司上海水木藍鯨半導體作為主要起草單位,與恩智浦、英飛凌、博世、比亞迪、上汽大眾等領軍企業合作制定。在西華科技看來,目前的國產替代場景已經開始,預計未來10年將是黃金窗口期。本土企業要想自主突破,不僅需要準確把握當地市場需求,與頂級客戶緊密綁定,還需要開發差異化的產品路線。顯然,西華科技通過不斷實施客戶項目,已經充分驗證了這一點。接下來,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車載級MCU的爆發將進一步加速。與此同時,以西華科技為代表的本土企業在研發和量產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自動駕駛汽車級MCU的發展將更加值得期待!
2月1518日,楚航科技攜旗下的多款規模化量產雷達亮相2023法蘭克福深圳汽配展,通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人工智能三大重點領域,展現了楚航科技在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感知服務類產品上的創新。
1900/1/1 0:00:00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史,看似是一段依托于外資力量而成長、因市場改革而不斷與國際接軌的貿易征途,實則,在時間的見證下,更像一場場在更迭中尋找機會、因私營企業日漸崛起,頻繁上演虎口奪食的劇集,堆疊而起。
1900/1/1 0:00:00去年年末結束NIODay2022的專訪環節,大多人都應該注意到李斌曾的對于今年的銷量預期,“雖然超過奔馳、寶馬和奧迪還有距離,但超過雷克薩斯我個人很有信心。
1900/1/1 0:00:002月19日,吉利汽車宣布,即將發布的吉利銀河系列將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智能對話技術,該技術將在新車中進行搭載。
1900/1/1 0:00:003月底的某天,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帶著美好的心情,開始中斷三年之久的第16次訪問中國。中國首站,庫克來到“果鏈一哥”立訊精密深圳總部,與董事長王來春會面,所談內容不詳。
1900/1/1 0:00:00日前,有博主在社交平臺公布了一組疑似ModelQ的試裝車諜照,引發了全網關注。雖然試裝車采用了重度偽裝,無法判斷其是否為特斯拉車型,但很多網友認為一些細節方面透露出蛛絲馬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