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誰都知道智能汽車是通往未來產業高地的必經之路,無數人為之瘋狂。對于這場關于未來的比賽,我們可以分為兩部分。微觀上,是市場層面企業之間的競爭;宏觀上是城市和地方政府在產業層面的競爭。城市參與智能汽車產業競爭的目的很明顯,都是為了尋找一個承載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標簽。如何突破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自然形成的產業壁壘,如何走出一條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路線,成為很多地方主政城市的必修課。《智能相對論》特別選取了幾個活躍在智能汽車產業的二三線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做了一個專題《智能汽車產業城市的競爭》,試圖解讀這些城市的產業發展模式,并不是為了爭強好勝,分清優劣,而只是為業界發展智能汽車產業提供經驗和思路。這是“智能汽車行業的城市競爭”系列文章的第四篇:《蘇州:智能汽車行業的下一個博世之城?》。20170.5萬億元,這是蘇州交出的2020年GDP答卷。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之后,蘇州也進入了2萬億元俱樂部,位居全國第六。相比之下,相鄰的省會城市南京2020年GDP預計1.48萬億,杭州2020年預計1.6萬億到1.7萬億的規模,而合肥去年剛剛超過一萬億。對比省級,2020年貴州GDP 1.78萬億,山西1.765萬億,黑龍江1.37萬億。蘇州甚至還有“一城一省”的巨大優勢。與GDP總量相對應,蘇州人均GDP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都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最強地級市“蘇大強”果然名不虛傳。
現在唯一能拿蘇州開玩笑的就是“兩萬億GDP沒有一個機場”和“大江蘇”。說到蘇州,除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恐怕外地人和本地人記住的永遠是“散裝”這四個字。從省級到市級,再到縣級甚至村級,再到村東村西,江蘇處處透露著“大宗”,大宗的這種屬性甚至可以強大到讓南非同一個縣不同村的兩個人都不覺得是老鄉。部交管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蘇州汽車保有量將排在北京、成都、重慶之后,位列第四,高于上海、鄭州、Xi、武漢、深圳、東莞。在汽車普及率方面,蘇州以每2.42人擁有一輛汽車位居全國第一。雖然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在智能汽車行業,蘇州的“體量”屬性依然極其明顯。與合肥押注蔚來、上海擁抱特斯拉、珠海投資法拉第未來打造整車廠不同,蘇州專注于智能汽車零部件領域。目前,蘇州共有工業企業16萬家,其中大類工業35家,中類工業167家,小類工業489家。2020年工業總產值3.48萬億元,位居全國前三,使蘇州成為中國工業體系最完整、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但與其強大的工業實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州并沒有BAT、華為這樣的科技和互聯網公司。國內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中,只有一家是蘇州的攜程。蘇州第三產業份額2016年才過半。2016年至2018年,蘇州第二產業份額從47.0%上升到48.0%,第三產業份額從51.5%下降到50.8%,仍然嚴重依賴第二產業。蘇州作為地級市,工業底盤超過3萬億。但長期以來,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新,難以滿足上海等沿海城市溢出的代工服務需求,一直是個問題。另外,代工廠沒有自己的品牌。隨著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外商投資熱情逐漸消退,蘇州工業急需從“大”向“新”、“強”轉變。
2020年7月19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指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謀求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智造”轉變。2020年11月17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在全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工作座談會上表示,蘇州將確保完成5000個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用3年時間實現1.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今年1月20日,蘇州兩會的核心議題之一是工業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鑒于需要依靠……智能和數字化升級的資本、技術和人才,蘇州也大力支持。去年,R&D在蘇州的投資占全市GDP的3.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23個百分點和1.47個百分點。
在人才方面,2020年3月19日,蘇州發布了《市政府關于調整人才落戶相關政策的通知》,大幅放寬了本科生和具有大專學歷人才的落戶限制。對于蘇州這樣規模的城市來說,大專本科學歷就可以輕松落戶的政策在當時并不寬松。目前,區域工業經濟發展有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2020年蘇州GDP將突破2萬億,全國領先,工業門類齊全,產業生態基礎良好。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產業基礎,使其在智能汽車產業的原始生態積累上具有非常強的優勢。通過工業智能化、數字化,將傳統汽車零部件改造成智能汽車零部件,將是蘇州的重要突破口。1.強大的經濟和工業基礎,堅實的生態基礎。早在1999年,博世就已落戶蘇州。現在,隨著智能汽車行業的火熱,博世也在探索汽車零部件的自動駕駛和聯網,積極擁抱變化。博世中國總裁陳宇東也在公開場合表示,蘇州是博世在中國最重要的R&D和生產基地之一。在汽車板塊,蘇州是博世的核心基地,下一步將加強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板塊,努力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這與蘇州政府的產業改革方向不謀而合。蘇州的優勢在于經濟基礎雄厚,此外還有汽車行業很重要的Tire1的產業集聚,比如博世。蘇州作為GDP 2萬億俱樂部的一員,在招商引資中往往能開出很多企業無法拒絕的優惠條件。根據去年頒布的《蘇州高鐵新城關于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聚發展的實施細則》,蘇州用錢來開道,實際上是把地方政府對產業的補貼提高了一個整體的水平。蘇州建立了智能汽車產業專項產業基金,設立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視覺相機、慣性導航系統、域控制器、V2X通信模塊、處理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生產線。通過股權投資。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最高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50%,最高投資額達到1億元。對新遷入高鐵新城的智能駕駛企業給予搬遷支持,最高250萬元。此外,還從配套支持(項目及租金補貼)、運營支持(車輛購置及改裝補貼、運營補貼、平臺補貼)、總部支持(外商投資登記獎勵)、資金支持(貼息補貼、融資金融支持)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
也正是在這樣的政策刺激下,蘇州圍繞智能加速決策算法解決方案推出了Momenta(初速度);圍繞自動駕駛卡車技術介紹智家科技;圍繞智能駕駛模擬測試,引入智能多維智能;圍繞智能加速軟硬件系統介紹智圖技術;圍繞智能網絡測試設備和服務介紹瑞迪測控;圍繞激光雷達這一Adas的重要傳感器,介紹了其核心部分。圍繞智能駕駛安全智能檢測,介紹上善智慧城市;圍繞復雜的城市交通場景,推出了輕舟智航。僅相城區就聚集了60多家智能駕駛企業,涵蓋智能駕駛產業鏈、信息交互、基礎支撐三大類,涉及30多個產業鏈細分領域。我們可以注意到,蘇州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非常重視產業鏈的關聯和協調,每個子賽道都有非常強大的龍頭企業。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些子賽道和公司,非常契合智能汽車“博世之城”的概念。2.配套建設和場景構建的技術落地環境,也是豐厚經濟基礎的存在。蘇州在支持智能汽車建設方面也很大方,智能汽車測試和使用環境在國內排名靠前。目前,蘇州相城已建成總長8.4公里的智能網聯公共測試道路,配套區域超邊緣計算中心,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蘇州高鐵新城也是江蘇首個擁有通過專家驗收的測試道路,即5G覆蓋下“人、車、路、網、云”高度協調的8.4公里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公交公交道路(一期)。雖然測試環境和條件對企業R&D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吸引企業入駐蘇還有更大的途徑,那就是應用場景。2020年10月22日,江蘇省首家Robotaxi運營公司正式揭牌:Momenta(初速)與蘇州國資合資成立初速出行公司,正式發布自動駕駛打車產品Momenta GO。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乘客可以在最近的站點等待智能駕駛出租車的到來,體驗智能駕駛的“滴滴模式”。
根據相關規劃,在蘇州政府、中國移動和Momenta的共同推動下,蘇州Robotaxi將依托5G遠程駕駛技術,在2024年實現無安保人員、單車盈利的運營規模。新能源城市車輛方面,2020年1-10月,蘇州銷量達1099輛,占江蘇省新能源物流車總量的35.6%,兩年增長5.3倍。在相城區,無人外賣車、無人物流車穿梭往來,尤其是疫情期間,無人外賣、無人快遞已經成為當地人的家常便飯。今年3月,相城區6個智能駕駛團隊獲得蘇州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
此外,蘇州還計劃招募10余支車隊、80余輛智能駕駛車輛,在Robobus、Robotaxi、智慧環衛、智慧物流、智慧停車五大場景進行上路演示。必須明確的是,這些項目目前無法產生正收益,需要持續輸血,但這個過程必然存在于技術的演進中,而蘇州政府在配套建設和落地場景上大力支持企業創新,這也使得蘇州成為技術落地的“天堂”。整體來看,蘇州圍繞產業基礎、政策支持、發展要素、產業環境四個維度,實際上已經建立了“配套設施-吸引企業-產業生態”的金字塔結構模式。3.從創新中心出發,江蘇在長三角是“體量”,但蘇州智能汽車產業生態布局是整體。去年,江蘇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落戶蘇州吳江,蘇州獲得江蘇省第九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江蘇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戴一凡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創新中心對于蘇州的意義在于,不僅聯合了上下游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行業機構,實現了資源鏈、技術鏈、產業鏈“三鏈”聯動,還促進了成熟和推廣……相關技術通過參與蘇州市級5G車聯網應用示范項目,助力江蘇乃至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很明顯,蘇州是通過專業機構配合產業發展的。這里的合作不僅包括蘇州本地的產業合作,還延伸到江蘇省乃至整個長三角、全國,輻射和影響能力超過一般城市。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南京經濟學教授劉志彪認為,蘇州的優勢在于制造業發達,需要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所以蘇州發展總部經濟,無論是對于客戶還是市場需求,都有自己的優勢。所以,即使是長三角的兄弟城市,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也很快建成投產。在無錫率先拿下工信部“國家車聯網試驗區”這塊令人矚目的金字招牌后,蘇州似乎并不著急。這并不是蘇州做得不夠好。相反,蘇州在智能汽配行業的努力和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而汽車零部件,就像“水、煤、電”一樣,沒有整車那么噱頭和方便可言。雖然不夠亮,但不可或缺。隨著智能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蘇州的重要地位會越來越突出。[編者按]誰都知道智能汽車是通往未來產業高地的必經之路,無數人為之瘋狂。對于這場關于未來的比賽,我們可以分為兩部分。微觀上,是市場層面企業之間的競爭;宏觀上是城市和地方政府在產業層面的競爭。城市參與智能汽車產業競爭的目的很明顯,都是為了尋找一個承載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標簽。如何突破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自然形成的產業壁壘,如何走出一條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路線,成為很多地方主政城市的必修課。《智能相對論》特別選取了幾個活躍在智能汽車產業的二三線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做了一個專題《智能汽車產業城市的競爭》,試圖解讀這些城市的產業發展模式,并不是為了爭強好勝,分清優劣,而只是為業界發展智能汽車產業提供經驗和思路。這是“智能汽車行業的城市競爭”系列文章的第四篇:《蘇州:智能汽車行業的下一個博世之城?》。20170.5萬億元,這是蘇州交出的2020年GDP答卷。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之后,蘇州也進入了2萬億元俱樂部,位居全國第六。相比之下,相鄰的省會城市南京2020年GDP預計1.48萬億,杭州2020年預計1.6萬億到1.7萬億的規模,而合肥去年剛剛超過一萬億。對比省級,2020年貴州GDP 1.78萬億,山西1.765萬億,黑龍江1.37萬億。蘇州甚至還有“一城一省”的巨大優勢。與GDP總量相對應,蘇州人均GDP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都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最強地級市“蘇大強”果然名不虛傳。
現在唯一能拿蘇州開玩笑的就是“兩萬億GDP沒有一個機場”和“大江蘇”。說到蘇州,除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恐怕外地人和本地人記住的永遠是“散裝”這四個字。從省級到市級,再到縣級甚至村級,再到村東村西,江蘇處處透露著“大宗”,大宗的這種屬性甚至可以強大到讓南非同一個縣不同村的兩個人都不覺得是老鄉。部交管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蘇州汽車保有量將排在北京、成都、重慶之后,位列第四,高于上海、鄭州、Xi、武漢、深圳、東莞。在汽車普及率方面,蘇州以每2.42人擁有一輛汽車位居全國第一。雖然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在智能汽車行業,蘇州的“體量”屬性依然極其明顯。與合肥押注蔚來、上海擁抱特斯拉、珠海投資法拉第未來打造整車廠不同,蘇州專注于智能汽車零部件領域。目前,蘇州共有工業企業16萬家,其中大類工業35家,中類工業167家,小類工業489家。2020年工業總產值3.48萬億元,位居全國前三,使蘇州成為中國工業體系最完整、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但與其強大的工業實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州并沒有BAT、華為這樣的科技和互聯網公司。國內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中,只有一家是蘇州的攜程。蘇州第三產業份額2016年才過半。2016年至2018年,蘇州第二產業份額從47.0%上升到48.0%,第三產業份額從51.5%下降到50.8%,仍然嚴重依賴第二產業。蘇州作為地級市,工業底盤超過3萬億。但長期以來,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新,難以滿足上海等沿海城市溢出的代工服務需求,一直是個問題。另外,代工廠沒有自己的品牌。隨著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外商投資熱情逐漸消退,蘇州工業急需從“大”向“新”、“強”轉變。
2020年7月19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指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謀求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智造”轉變。2020年11月17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在全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工作座談會上表示,蘇州將確保完成5000個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用3年時間實現1.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今年1月20日,蘇州兩會的核心議題之一是工業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鑒于需要依靠……智能和數字化升級的資本、技術和人才,蘇州也大力支持。去年,R&D在蘇州的投資占全市GDP的3.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23個百分點和1.47個百分點。
在人才方面,2020年3月19日,蘇州發布了《市政府關于調整人才落戶相關政策的通知》,大幅放寬了本科生和具有大專學歷人才的落戶限制。對于蘇州這樣規模的城市來說,大專本科學歷就可以輕松落戶的政策在當時并不寬松。目前,區域工業經濟發展有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2020年蘇州GDP將突破2萬億,全國領先,工業門類齊全,產業生態基礎良好。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產業基礎,使其在智能汽車產業的原始生態積累上具有非常強的優勢。通過工業智能化、數字化,將傳統汽車零部件改造成智能汽車零部件,將是蘇州的重要突破口。1.強大的經濟和工業基礎,堅實的生態基礎。早在1999年,博世就已落戶蘇州。現在,隨著智能汽車行業的火熱,博世也在探索汽車零部件的自動駕駛和聯網,積極擁抱變化。博世中國總裁陳宇東也在公開場合表示,蘇州是博世在中國最重要的R&D和生產基地之一。在汽車板塊,蘇州是博世的核心基地,下一步將加強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板塊,努力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這與蘇州政府的產業改革方向不謀而合。蘇州的優勢在于經濟基礎雄厚,此外還有汽車行業很重要的Tire1的產業集聚,比如博世。蘇州作為GDP 2萬億俱樂部的一員,在招商引資中往往能開出很多企業無法拒絕的優惠條件。根據去年頒布的《蘇州高鐵新城關于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聚發展的實施細則》,蘇州用錢來開道,實際上是把地方政府對產業的補貼提高了一個整體的水平。蘇州建立了智能汽車產業專項產業基金,設立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視覺相機、慣性導航系統、域控制器、V2X通信模塊、處理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生產線。通過股權投資。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最高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50%,最高投資額達到1億元。對新遷入高鐵新城的智能駕駛企業給予搬遷支持,最高250萬元。此外,還從配套支持(項目及租金補貼)、運營支持(車輛購置及改裝補貼、運營補貼、平臺補貼)、總部支持(外商投資登記獎勵)、資金支持(貼息補貼、融資金融支持)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
也正是在這樣的政策刺激下,蘇州圍繞智能加速決策算法解決方案推出了Momenta(初速度);圍繞自動駕駛卡車技術介紹智家科技;圍繞智能駕駛模擬測試,引入智能多維智能;圍繞智能加速軟硬件系統介紹智圖技術;圍繞智能網絡測試設備和服務介紹瑞迪測控;圍繞激光雷達這一Adas的重要傳感器,介紹了其核心部分。圍繞智能駕駛安全智能檢測,介紹上善智慧城市;圍繞復雜的城市交通場景,推出了輕舟智航。僅相城區就聚集了60多家智能駕駛企業,涵蓋智能駕駛產業鏈、信息交互、基礎支撐三大類,涉及30多個產業鏈細分領域。我們可以注意到,蘇州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非常重視產業鏈的關聯和協調,每個子賽道都有非常強大的龍頭企業。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些子賽道和公司,非常契合智能汽車“博世之城”的概念。2.配套建設和場景構建的技術落地環境,也是豐厚經濟基礎的存在。蘇州在支持智能汽車建設方面也很大方,智能汽車測試和使用環境在國內排名靠前。目前,蘇州相城已建成總長8.4公里的智能網聯公共測試道路,配套區域超邊緣計算中心,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蘇州高鐵新城也是江蘇首個擁有通過專家驗收的測試道路,即5G覆蓋下“人、車、路、網、云”高度協調的8.4公里蘇州高鐵新城智能網聯公交公交道路(一期)。雖然測試環境和條件對企業R&D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吸引企業入駐蘇還有更大的途徑,那就是應用場景。2020年10月22日,江蘇省首家Robotaxi運營公司正式揭牌:Momenta(初速)與蘇州國資合資成立初速出行公司,正式發布自動駕駛打車產品Momenta GO。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乘客可以在最近的站點等待智能駕駛出租車的到來,體驗智能駕駛的“滴滴模式”。
根據相關規劃,在蘇州政府、中國移動和Momenta的共同推動下,蘇州Robotaxi將依托5G遠程駕駛技術,在2024年實現無安保人員、單車盈利的運營規模。新能源城市車輛方面,2020年1-10月,蘇州銷量達1099輛,占江蘇省新能源物流車總量的35.6%,兩年增長5.3倍。在相城區,無人外賣車、無人物流車穿梭往來,尤其是疫情期間,無人外賣、無人快遞已經成為當地人的家常便飯。今年3月,相城區6個智能駕駛團隊獲得蘇州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
此外,蘇州還計劃招募10余支車隊、80余輛智能駕駛車輛,在Robobus、Robotaxi、智慧環衛、智慧物流、智慧停車五大場景進行上路演示。必須明確的是,這些項目目前無法產生正收益,需要持續輸血,但這個過程必然存在于技術的演進中,而蘇州政府在配套建設和落地場景上大力支持企業創新,這也使得蘇州成為技術落地的“天堂”。整體來看,蘇州圍繞產業基礎、政策支持、發展要素、產業環境四個維度,實際上已經建立了“配套設施-吸引企業-產業生態”的金字塔結構模式。3.從創新中心出發,江蘇在長三角是“體量”,但蘇州智能汽車產業生態布局是整體。去年,江蘇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落戶蘇州吳江,蘇州獲得江蘇省第九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江蘇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戴一凡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創新中心對于蘇州的意義在于,不僅聯合了上下游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行業機構,實現了資源鏈、技術鏈、產業鏈“三鏈”聯動,還促進了成熟和推廣……相關技術通過參與蘇州市級5G車聯網應用示范項目,助力江蘇乃至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很明顯,蘇州是通過專業機構配合產業發展的。這里的合作不僅包括蘇州本地的產業合作,還延伸到江蘇省乃至整個長三角、全國,輻射和影響能力超過一般城市。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南京經濟學教授劉志彪認為,蘇州的優勢在于制造業發達,需要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所以蘇州發展總部經濟,無論是對于客戶還是市場需求,都有自己的優勢。所以,即使是長三角的兄弟城市,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也很快建成投產。在無錫率先拿下工信部“國家車聯網試驗區”這塊令人矚目的金字招牌后,蘇州似乎并不著急。這并不是蘇州做得不夠好。相反,蘇州在智能汽配行業的努力和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而汽車零部件,就像“水、煤、電”一樣,沒有整車那么噱頭和方便可言。雖然不夠亮,但不可或缺。隨著智能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蘇州的重要地位會越來越突出。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的主要分布區。在上海、合肥、南京等整車廠周邊,智能汽車零部件需求異常旺盛。體量的特點讓蘇州堅持自己的方向,所以即使目前沒有像無錫一樣獲得國家認證,但以創新為中心,配合全市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將大型智能汽配產業的生態影響力輻射到全省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既達到了產業智能化升級的目的,又避免了與上海、南京、合肥的競爭,是蘇州獨有的優勢。相反,蘇州愿意把自己打造成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智能汽車產業的“博世”城市,承接上海、合肥、南京等兄弟城市在汽車制造業的巨大蛋糕。“條條大路通羅馬”,上海擁抱特斯拉,合肥押注未來,珠海投資法拉第,工業實力和制造業實力都很強的蘇州急需升級。能否借助智能汽車完成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升級,發揮長三角地區的區位優勢,與上海、南京、無錫等姐妹城市攜手并進,打造智能汽車產業的“博世”城市?
2
我們拭目以待。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的主要分布區。在上海、合肥、南京等整車廠周邊,智能汽車零部件需求異常旺盛。體量的特點讓蘇州堅持自己的方向,所以即使目前沒有像無錫一樣獲得國家認證,但以創新為中心,配合全市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將大型智能汽配產業的生態影響力輻射到全省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既達到了產業智能化升級的目的,又避免了與上海、南京、合肥的競爭,是蘇州獨有的優勢。相反,蘇州愿意把自己打造成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智能汽車產業的“博世”城市,承接上海、合肥、南京等兄弟城市在汽車制造業的巨大蛋糕。“條條大路通羅馬”,上海擁抱特斯拉,合肥押注未來,朱……我投資法拉第,蘇州工業實力和制造業實力都很強,急需升級。能否借助智能汽車完成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升級,發揮長三角地區的區位優勢,與上海、南京、無錫等姐妹城市攜手并進,打造智能汽車產業的“博世”城市?
2
我們拭目以待。
近日,奧迪RSetronGT車型已正式在中國亮相,這也是奧迪品牌首款純電動GT跑車,該車將在2021年內正式引進中國市場。
1900/1/1 0:00:00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比亞迪似乎已經進入了收割期。近日,高瓴資本斥資2億美元參與比亞迪股份最新一輪定向增發的消息被比亞迪方面確認。
1900/1/1 0:00:00根據德勤《數字化新圖景下的互聯購車體驗》調研報告,超過40的中國消費者希望繞過傳統經銷商渠道,直接從廠家購買汽車。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2月26日,通用汽車表示,其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Gravatai一家工廠的所有工人3月份將休假20天,以進行生產線維護和更新,期間生產暫停。
1900/1/1 0:00:00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1900/1/1 0:00:00一年一度,最嚴苛的汽車安全碰撞機構美國IIHS又放榜了,兩個頂級安全獎項,“TopSafetyPick”和“TopSafetyPick”,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