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以“出奇的坦誠,實事求是”為題的內部分享對話,成為眾多媒體和朋友圈廣泛傳播的熱點文章。
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汽車工業正在上演一出百年來汽車變革的精彩大戲。這種轉變是一場馬拉松,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沒有方法,只有方向。
我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的確,汽車工業近百年的歷史,中國自主品牌近三十年的歷史,都證明了干車是在跑一場馬拉松。但是,今天在這里我想說的是,這場由汽車“新四化”帶動的百年汽車革命,與我們過去跑過的馬拉松大不相同。
首先,這是一場跑在“傳送帶”上的馬拉松。這個“傳送帶”是什么?是資本,資本成為了最重要的幫助或驅動力。跑這場馬拉松,不僅僅是靠運動員本身的體力。30多年前開始的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模式,大多是“一次規劃滾動發展”或者“邊規劃邊發展”,一步一步積累,往前跑。良性循環初步形成后,一些企業開始上市融資。但是現在做智能電動車就不一樣了。從大投入開始,如果沒有達到幾百億甚至更多,連參賽資格都沒有。而且起步后要做好快速上市和再融資的準備,用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幫助玩家增加體能,繼續向前奔跑。所以,如果沒有資本的快速“傳送帶”,僅靠自我健身是跑不起來的。
其次,它是一場馬拉松,一開始就要求“百米沖刺”。這個“百米沖刺”是什么?也就是第一個投放市場的產品更快。如果宣布要過兩三年才發布產品,時間窗口基本沒了;同時,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必須快速交付,成為一炮而紅,成為“爆款產品”。否則,沒有機會。
以前我們是自主品牌,一開始推出的產品都比較粗糙。我們迭代升級只得到第四代和第五代。這種打法以前管用,現在不管用了。
現在我們看到,一些造車新勢力花大力氣打造的第一款產品,上市后就成了“啞炮”,一個月賣幾百臺。這樣一來,有的公司基本已經不直接吃飯了,有的公司準備背靠股東或者過去的資源再融資一輪。如果第二款產品還叫好的話,基本可以斷言離下臺不遠了。
更糟糕的是,即使第一款產品成為“爆款產品”,迅速推出的第二款產品也一定是“爆款產品”。如果一兩次達不到預期效果,接下來的發展就有大問題了。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跑馬拉松不得不使用“百米沖刺”的能量。你說有多累,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今天的現實。正如一位德國作家所描述的,我們的時代感感染了一種“速度病”。
第三,這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過去傳統汽車時代的馬拉松,雖然是長跑,但是有相對的終點。競爭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幾個能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并能維持很長時間。
主要原因是傳統的汽車還局限于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范疇,而現在的“新車”已經不僅僅是一輛汽車,而是一個大規模的“移動終端、智能單元和數字空間”,比我們過去所認識的要寬泛和豐富得多。最近和幾個朋友交流時,他們提出,未來智能電動車可能會從一種商品變成一個國家的“交通和數據基礎設施”。這些陳述比前面的概念更大。
以上分析說明,這次汽車革命的馬拉松和過去的馬拉松有很大不同,跑過去的馬拉松,跑這個新的馬拉松不一定有用。過去30年,我們自主品牌跑馬拉松的時候,因為中國汽車市場有從一年一兩百萬輛增長到近3000萬輛的空間,所以允許我們犯一兩個錯誤,讓你調整策略,總結跑步的經驗。現在既沒有這么大的空間,也沒有這么長的時間。
面對這場新的馬拉松,我們該如何跑?老實說,我不知道。所以今天在這里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關注,找到深入交流的機會,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思路,當然最好是畫一塊玉。這兩天,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以“出奇的坦誠,實事求是”為題的內部分享對話,成為眾多媒體和朋友圈廣泛傳播的熱點文章。
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汽車工業正在上演一出百年來汽車變革的精彩大戲。這種轉變是一場馬拉松,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沒有方法,只有方向。
我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的確,汽車工業近百年的歷史,中國自主品牌近三十年的歷史,都證明了干車是在跑一場馬拉松。但是,今天在這里我想說的是,這場由汽車“新四化”帶動的百年汽車革命,與我們過去跑過的馬拉松大不相同。
首先,這是一場跑在“傳送帶”上的馬拉松。這個“傳送帶”是什么?是資本,資本成為了最重要的幫助或驅動力。跑這場馬拉松,不僅僅是靠運動員本身的體力。30多年前開始的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模式,大多是“一次規劃滾動發展”或者“邊規劃邊發展”,一步一步積累,往前跑。良性循環初步形成后,一些企業開始上市融資。但是現在做智能電動車就不一樣了。從大投入開始,如果沒有達到幾百億甚至更多,連參賽資格都沒有。此外,在……起步,就要做好快速上市和再融資的準備,用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幫助玩家增加體能,繼續向前奔跑。所以,如果沒有資本的快速“傳送帶”,僅靠自我健身是跑不起來的。
其次,它是一場馬拉松,一開始就要求“百米沖刺”。這個“百米沖刺”是什么?也就是第一個投放市場的產品更快。如果宣布要過兩三年才發布產品,時間窗口基本沒了;同時,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必須快速交付,成為一炮而紅,成為“爆款產品”。否則,沒有機會。
以前我們是自主品牌,一開始推出的產品都比較粗糙。我們迭代升級只得到第四代和第五代。這種打法以前管用,現在不管用了。
現在我們看到,一些造車新勢力花大力氣打造的第一款產品,上市后就成了“啞炮”,一個月賣幾百臺。這樣一來,有的公司基本已經不直接吃飯了,有的公司準備背靠股東或者過去的資源再融資一輪。如果第二款產品還叫好的話,基本可以斷言離下臺不遠了。
更糟糕的是,即使第一款產品成為“爆款產品”,迅速推出的第二款產品也一定是“爆款產品”。如果一兩次達不到預期效果,接下來的發展就有大問題了。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跑馬拉松不得不使用“百米沖刺”的能量。你說有多累,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今天的現實。正如一位德國作家所描述的,我們的時代感感染了一種“速度病”。
第三,這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過去傳統汽車時代的馬拉松,雖然是長跑,但是有相對的終點。競爭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幾個能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并能維持很長時間。
主要原因是傳統的汽車還局限于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范疇,而現在的“新車”已經不僅僅是一輛汽車,而是一個大規模的“移動終端、智能單元和數字空間”,比我們過去所認識的要寬泛和豐富得多。最近和幾個朋友交流時,他們提出,未來智能電動車可能會從一種商品變成一個國家的“交通和數據基礎設施”。這些陳述比前面的概念更大。
以上分析說明,這次汽車革命的馬拉松和過去的馬拉松有很大不同,跑過去的馬拉松,跑這個新的馬拉松不一定有用。過去30年,我們自主品牌跑馬拉松的時候,因為中國汽車市場有從一年一兩百萬輛增長到近3000萬輛的空間,所以允許我們犯一兩個錯誤,讓你調整策略,總結跑步的經驗。現在既沒有這么大的空間,也沒有這么長的時間。
面對這場新的馬拉松,我們該如何跑?老實說,我不知道。所以今天在這里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關注,找到深入交流的機會,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思路,當然最好是畫一塊玉。
標簽:炮
2021年智能汽車后市場元年,由智能汽車引領的產業變革正在“顛覆”汽車后市場。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研究院產量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3萬輛,根據統計,12月新能源汽車配套驅動電機裝機數量達285萬臺,環比和同比分別上漲353和77。
1900/1/1 0:00:00在中國汽車界,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始終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的獨特在于“給我一個失敗機會”時的艱難,在于“四個輪子加沙發”的“狂妄”。
1900/1/1 0:00:00開年首月,屬于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焰火”可謂徹底綻放了從國產ModelY強勢襲來,到NIODAY蔚來發布旗艦轎車eT7,到石墨烯、固態電池紛爭四起,
1900/1/1 0:00:00北京時間2月23日上午消息,據報道,電動汽車制造商LucidMotors將成為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該公司將通過一筆價值44億美元的交易完成上市。
1900/1/1 0:00:00“汽車正在迎來一場百年一遇的大變革”早就是一句已經說膩了也聽膩了的老話。我們有幸身處變革之中,對近幾年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體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