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業界公認為造車新勢力的生死之年。如今半年過去了,依靠外部投資的造車新勢力日子不好過,在行業洗牌的壓力下命運未卜。目前正在舉行的成都車展上,造車新勢力的參展人數比上半年上海車展少了一半。從一開始,汽車制造的新勢力就一直是業內最具爭議的群體。2015年前后,造車新勢力風起云涌,來了500多人。但短暫的浮華之后,迅速下降到100左右,行情一落千丈。今年7月,總銷量僅為2375輛,環比大幅下降76%。7月份,許可汽車總數降至2232輛,僅為6月份的四分之一。造車新勢力之間的分化已經非常明顯。目前,蔚來、威馬、杜云、小鵬、新特、電卡、何忠新能源7家企業已經實現小規模量產交付,愛知、車和家緊隨其后,均處于量產階段,而排在中、后梯隊的拜騰、華人運通為了加快量產速度,正在想盡辦法獲取各種資源,其他落后者已經開始陷入困境。然而,即使是一些新的造車力量已經交付了它也只是表面的。排名前三的公司,蔚來、威馬和小鵬,7月份僅售出2133輛汽車,沒有一輛超過1000輛。其中,蔚來近三年大規模虧損,累計虧損172.3億元。頭部企業尚且如此,后續梯隊的企業更是看好。與此同時,一系列自燃、召回、維權、停產事件也讓新生力量遭遇信任危機。此外,造車新勢力存在的生產節奏慢、產品質量低等一系列問題也頻頻暴露。如今2019年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包括國際巨頭在內的很多傳統車企都會推出大量的電動車產品。“僧多粥少”的需求危機將會出現,這將給新電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那些沒有實力和交付的企業將很難熬過“生死之年”。目前病怏怏的新動力行業,最大的病應該來自于對國外造車的過度自信和對自身實力的誤判。事實上,傳統車企背景的新能源項目一般比新車企進展更快。傳統車企有成熟的生產線,新能源項目布局只能轉型,而跨界造車新勢力需要從零開始,如何與整體大份額車市場競爭。這些都是造車新勢力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融資魔咒很難打破。長期以來,造車新勢力依靠融資“輸血”,“燒錢”成為常態。據統計,近三年來,國內15家主流新型造車企業融資超過120次,總金額超過1200億元。但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出,造車新勢力資金變得捉襟見肘,生存狀況堪憂。同時,隨著汽車市場“寒冬”的到來,投資環境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資本支持一個產業的時間最長不超過7年,平均時間在4 ~ 5年左右。造車新勢力已經過了PPT融資階段。去年以來,造車新勢力的融資情況每況愈下,資本對其青睞的程度遠不如從前。另外,頭部的一些新造車企業在盈利方面并沒有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資本圈對造車新勢力的投入似乎也更加謹慎。車和家創始人兼CEO李想曾公開表示,造車新勢力的融資窗口期剩余時間不會超過一年,一年內會有大量企業被淘汰,90%的投資者將被淘汰……ors會損失慘重。此外,造車新勢力吸金能力的降低,與中國整體經濟環境的下行壓力不無關系。此外,新勢力過度“燒錢”的過往和未成型的交付能力,以及產品制造環節的天然缺失,無形中成為投資人的一道屏障。更重要的是造車新勢力開發燒錢,盈利遙遙無期。投資機構投資的新造車公司大多血本無歸。目前造車新勢力有貼牌、合資、自建工廠等多種模式,但核心技術一般都是購買,核心研發較少,導致質量不可控,對資本的信任度降低。毫無疑問,未來融資渠道會越來越窄,這是一個無底洞。即使融資“輸血”到幾十億元甚至幾百億元,依然是杯水車薪。Xpeng Motors的何最近公開表示,以前看到別人投資100億元造汽車是不可思議的,但只有當他們真正這樣做時,他們才意識到即使200億元也不夠。生產資質受阻“資質”就像“準生證”,對于想進入汽車領域的外地人來說,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之一。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針對現有市場格局,對新型造車力量的設計、研發、產能、規模等提出了嚴格要求,大大提高了新型造車力量獲得資質的門檻。如果不滿足這四個條件,將無法獲得資質,這意味著只想通過資本套現的PPT造車企業將被新政拒之門外。就現有的新造車勢力而言,大部分都難以達到要求,而生產資質門檻的提高更是讓內外交困的新造車勢力雪上加霜。隨著產業化的深入和銷量的提升,造車新勢力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一方面,資質門檻的提高對生產規模、質量、銷售、服務的綜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往往是造車新勢力所缺乏的;另一方面,新造車企業必須努力培育有特色的新賣點和品牌內涵。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造車新勢力如何成功突圍呢?業內專家建議,面對行業整體重組前所未有的變化,造車新勢力需要積極應對新挑戰,快速轉型。同時,他們對新技術的長期培育發展和步履蹣跚有足夠的心理預期,充分尊重汽車行業的基本規律,做好R&D、采購、生產、銷售、服務、質量和成本,大膽創新,甚至推出革命性的新解決方案,試圖引領行業未來的演進方向。這也是新勢力進入汽車領域的價值所在。沒有產品和市場的支撐,任何一個造車企業都無法實現長遠發展。造車新勢力只有不斷提高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盡快擺脫對資本的高度依賴,努力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壯大。2019年,被業界公認為造車新勢力的生死之年。如今半年過去了,依靠外部投資的造車新勢力日子不好過,在行業洗牌的壓力下命運未卜。目前正在舉行的成都車展上,造車新勢力的參展人數比上半年上海車展少了一半。從一開始,汽車制造的新勢力就一直是業內最具爭議的群體。2015年前后,造車新勢力風起云涌,來了500多人。但短暫的浮華之后,迅速下降到100左右,行情一落千丈。今年7月,總銷量僅為2375輛,環比大幅下降76%。7月份,許可汽車總數降至2232輛,僅為6月份的四分之一。造車新勢力之間的分化已經非常明顯。目前,蔚來、威馬、杜云、小鵬、新特、電卡、何忠新能源7家企業已經實現小規模量產交付,愛知、車和家緊隨其后,均處于量產階段,而排在中、后梯隊的拜騰、華人運通為了加快量產速度,正在想盡辦法獲取各種資源,其他落后者已經開始陷入困境。然而,即使是一些新的造車力量已經交付了它也只是表面的。排名前三的公司,蔚來、威馬和小鵬,7月份僅售出2133輛汽車,沒有一輛超過1000輛。其中,蔚來近三年大規模虧損,累計虧損172.3億元。頭部企業尚且如此,后續梯隊的企業更是看好。與此同時,一系列自燃、召回、維權、停產事件也讓新生力量遭遇信任危機。此外,造車新勢力存在的生產節奏慢、產品質量低等一系列問題也頻頻暴露。如今2019年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包括國際巨頭在內的很多傳統車企都會推出大量的電動車產品。“僧多粥少”的需求危機將會出現,這將給新電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那些沒有實力和交付的企業將很難熬過“生死之年”。目前病怏怏的新動力行業,最大的病應該來自于對國外造車的過度自信和對自身實力的誤判。事實上,傳統車企背景的新能源項目一般比新車企進展更快。傳統車企有成熟的生產線,新能源項目布局只能轉型,而跨界造車新勢力需要從零開始,如何與整體大份額車市場競爭。這些都是造車新勢力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融資魔咒很難打破。長期以來,造車新勢力依靠融資“輸血”,“燒錢”成為常態。據統計,在……st三年,國內15家主流新造車企業融資超過120倍,總額超過1200億元。但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出,造車新勢力資金變得捉襟見肘,生存狀況堪憂。同時,隨著汽車市場“寒冬”的到來,投資環境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資本支持一個產業的時間最長不超過7年,平均時間在4 ~ 5年左右。造車新勢力已經過了PPT融資階段。去年以來,造車新勢力的融資情況每況愈下,資本對其青睞的程度遠不如從前。另外,頭部的一些新造車企業在盈利方面并沒有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資本圈對造車新勢力的投入似乎也更加謹慎。車和家創始人兼CEO李想曾公開表示,造車新勢力的融資窗口期剩余時間不會超過一年,一年內會有大量企業被淘汰,90%的投資人會損失慘重。此外,造車新勢力吸金能力的降低,與中國整體經濟環境的下行壓力不無關系。此外,新勢力過度“燒錢”的過往和未成型的交付能力,以及產品制造環節的天然缺失,無形中成為投資人的一道屏障。更重要的是造車新勢力開發燒錢,盈利遙遙無期。投資機構投資的新造車公司大多血本無歸。目前造車新勢力有貼牌、合資、自建工廠等多種模式,但核心技術一般都是購買,核心研發較少,導致質量不可控,對資本的信任度降低。毫無疑問,未來融資渠道會越來越窄,這是一個無底洞。即使融資“輸血”到幾十億元甚至幾百億元,依然是杯水車薪。Xpeng Motors的何最近公開表示,以前看到別人投資100億元造汽車是不可思議的,但只有當他們真正這樣做時,他們才意識到即使200億元也不夠。生產資質受阻“資質”就像“準生證”,對于想進入汽車領域的外地人來說,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之一。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針對現有市場格局,對新型造車力量的設計、研發、產能、規模等提出了嚴格要求,大大提高了新型造車力量獲得資質的門檻。如果不滿足這四個條件,將無法獲得資質,這意味著只想通過資本套現的PPT造車企業將被新政拒之門外。就現有的新造車勢力而言,大部分都難以達到要求,而生產資質門檻的提高更是讓內外交困的新造車勢力雪上加霜。隨著產業化的深入和銷量的提升,造車新勢力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一方面,資質門檻的提高對生產規模、質量、銷售、服務的綜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往往是造車新勢力所缺乏的;另一方面,新造車企業必須努力培育有特色的新賣點和品牌內涵。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造車新勢力如何成功突圍呢?業內專家建議,面對行業整體重組前所未有的變化,造車新勢力需要積極應對新挑戰,快速轉型。同時,他們對新技術的長期培育發展和步履蹣跚有足夠的心理預期,充分尊重汽車行業的基本規律,做好R&D、采購、生產、銷售、服務、質量和成本,大膽創新,甚至推出革命性的新解決方案,試圖引領行業未來的演進方向。這也是新勢力進入汽車領域的價值所在。沒有產品和市場的支撐,任何一個造車企業都無法實現長遠發展。造車新勢力只有不斷提高產品和品牌的市場競爭力,盡快擺脫對資本的高度依賴,努力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壯大。
第二次海外采訪魏建軍,這一次地點換到了法蘭克福。
1900/1/1 0:00:00當地時間下午三點,寧德時代BMS部長張偉先生為現場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BMS技術優勢講解。請搬好小板凳,且看動力電池大腦如何助力汽車和能源變革。
1900/1/1 0:00:00德國當地時間9月11日,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率高管團隊赴法蘭克福車展,考察了世界頂級汽車工程技術公司和零部件供應商。
1900/1/1 0:00:00在汽車界,“產品為王“是毋庸置疑的準則,一個產品的好壞決定著一家企業的存亡。
1900/1/1 0:00:00155,是2019年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的同比變化值。也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首次出現連續兩月同比負增長現象。
1900/1/1 0:00:00本文來源:未來汽車日報,作者:邱曉芬提到馬斯克,大家最直接的聯想是馬路上到處跑著的特斯拉。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