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只有40%?行業兩極分化明顯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動力電池企業的生死面對動力電池報廢潮的到來,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回收網絡。短短一個月內,兩家動力電池企業登上了新聞頭條。不同的是,他們的經歷可以被描述為冰和火。從2018年7月1日起,有限公司全體員工將被迫接受半年假期的現實。沃斯[2018]16號通知,其內容顯示:“為了解決訂單不足和財務困難對公司職業發展的影響,公司高層戰略研究決定,從2018年7月1日起,所有員工放假六個月。”而Waterma則在“訂單不足和財政困難”的泥潭中掙扎,另一邊的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11日上市。在拉出8個漲停板后,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目前已超過1600億元。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沃特瑪的跌宕起伏,反映了這個熱門行業背后的尷尬處境。過去,資本的涌入給動力電池行業帶來的只是表面上的繁榮,行業競爭實際上極其殘酷。“中國動力電池配套企業數量已從2015年的約150家下降到2017年的約100家,其中三分之一的企業已被淘汰。”6月27日,在青海舉行的2018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100強理事長陳清泰表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少數幸福的家庭感到擔憂,動力電池行業的普遍問題也得到了反映:上游價格暴漲,補貼退坡后新能源汽車公司一直在壓低供應商的采購價格等等。總的來說,動力電池企業的生存尤其困難。原材料價格上漲,補貼減少。盡管鋰和鈷等上游材料的價格最近有所下降,但鋰和鈷的價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快速上漲。“上游資源開發技術的瓶頸導致我們的自產率低,所以資源供應緊張,所以價格飆升,導致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壓力急劇上升。”陳清泰說。據統計,2017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達到39.1億瓦時,約占鋰電池行業總規模的50%。其中,汽車動力電池的出貨量達到38GWh,占全球汽車動力電池出貨量的65.4%。陳清泰預計,鋰電池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對鈷鋰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他認為,全球鋰、鈷和鎳資源具有寡頭壟斷的特點。中國雖然鋰資源豐富,但稟賦較差,利用率相對較低,而鎳鈷資源稀缺,對外依存度較高。因此,從長遠來看,存在資源安全風險。同時,根據國家日前發布的2017-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國家整體補貼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補貼不得超過國家補貼的50%。補貼的減少給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為了降低成本,這種壓力很快傳導到動力電池企業。在雙重壓力下,動力電池企業感受到了巨大的資金壓力,甚至開始出現經營困難。高端供應不足,低端訂單不足。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已超過200GWh,但整體產能利用率僅為40%,市場兩極分化非常明顯。陳清泰分析稱:“高端優質產能供給不足,低端產能訂單不足,生產經營困難,呈現結構性產能過剩。”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表示,中國動力電池產能非常大,但存在一個虛幻投資的問題。他說,所謂投資虛擬化,就是大量的投資圍繞著一些固化技術……

    nd在一些低端地區積累,很容易創造一些沒有實際競爭力的產能,這些產能最終可能成為產業創新的障礙。因此,大產能不一定是優勢,但沒有產能很難建立競爭門檻,這是一把雙刃劍。“在這一輪競爭中,我們跑產能,用管理讓國內企業快速成長。但是,誰將在下一代電池競爭中崛起和衰落,確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張永偉認為,盡管中國的電池企業贏得了產能競爭,但真正的壓力在于技術競爭。張永偉表示,業內人士隱隱感到,如果中國企業不加快部署下一代電池技術,競爭格局將被改寫,因此壓力巨大。“事實上,我們的行業良莠不齊,有一些相對廣泛的做法影響了行業的聲譽。”回收技術不成熟,收購網絡也不完善。此外,行業必須注意的是,電池回收技術和系統建設仍然不到位。根據中國電池聯盟的數據,預計2018年理論退役動力電池為5.14Gwh,2023年將達到48.09Gwh。然而,面對動力電池報廢潮的到來,中國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回收網絡。“目前回收技術還不成熟,收購網絡還不完善,管理措施還不夠健全,扶持政策還不到位,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還有待探索。”陳清泰說。據專門從事電池回收的格美公司人員介紹,回收報廢動力電池的第一責任人是汽車制造商,因此回收主要是與汽車廠和電池廠合作。除了這兩種方式外,從其他渠道回收也很困難,整體回收量也不大。此外,報廢動力電池的回收行業目前正處于野蠻生長期。大量車企實施“中高價”政策,導致大部分廢舊動力電池無法流入合法處置渠道。從今年8月1日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將實施。《辦法》提到,要探索形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創新商業模式,鼓勵通過多種形式共建共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渠道。同時,強調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要求汽車制造商承擔動力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在政策的引導下,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在相關領域布局。今年5月,北汽鵬龍與格美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循環經濟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如建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利用和回收退役動力電池。與此同時,光華科技還宣布將設立一家鋰電池回收子公司。此外,據報道,工信部目前正在對江蘇、浙江兩省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情況進行調查。在此之前,工信部曾于5月赴廣東、湖南、湖北進行調研,可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可以預見,未來新能源汽車將繼續快速發展,必將繼續推動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這也意味著行業的規范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動力電池企業的生死面對動力電池報廢潮的到來,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回收網絡。短短一個月內,兩家動力電池企業登上了新聞頭條。不同的是,他們的經歷可以被描述為冰和火。從2018年7月1日起,有限公司全體員工將被迫接受真正的……

    一個半年的假期。沃斯[2018]16號通知,其內容顯示:“為了解決訂單不足和財務困難對公司職業發展的影響,公司高層戰略研究決定,從2018年7月1日起,所有員工放假六個月。”而Waterma則在“訂單不足和財政困難”的泥潭中掙扎,另一邊的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11日上市。在拉出8個漲停板后,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目前已超過1600億元。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沃特瑪的跌宕起伏,反映了這個熱門行業背后的尷尬處境。過去,資本的涌入給動力電池行業帶來的只是表面上的繁榮,行業競爭實際上極其殘酷。“中國動力電池配套企業數量已從2015年的約150家下降到2017年的約100家,其中三分之一的企業已被淘汰。”6月27日,在青海舉行的2018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100強理事長陳清泰表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少數幸福的家庭感到擔憂,動力電池行業的普遍問題也得到了反映:上游價格暴漲,補貼退坡后新能源汽車公司一直在壓低供應商的采購價格等等。總的來說,動力電池企業的生存尤其困難。原材料價格上漲,補貼減少。盡管鋰和鈷等上游材料的價格最近有所下降,但鋰和鈷的價格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快速上漲。“上游資源開發技術的瓶頸導致我們的自產率低,所以資源供應緊張,所以價格飆升,導致整個產業鏈的成本壓力急劇上升。”陳清泰說。據統計,2017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達到39.1億瓦時,約占鋰電池行業總規模的50%。其中,汽車動力電池的出貨量達到38GWh,占全球汽車動力電池出貨量的65.4%。陳清泰預計,鋰電池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對鈷鋰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他認為,全球鋰、鈷和鎳資源具有寡頭壟斷的特點。中國雖然鋰資源豐富,但稟賦較差,利用率相對較低,而鎳鈷資源稀缺,對外依存度較高。因此,從長遠來看,存在資源安全風險。同時,根據國家日前發布的2017-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國家整體補貼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補貼不得超過國家補貼的50%。補貼的減少給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為了降低成本,這種壓力很快傳導到動力電池企業。在雙重壓力下,動力電池企業感受到了巨大的資金壓力,甚至開始出現經營困難。高端供應不足,低端訂單不足。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已超過200GWh,但整體產能利用率僅為40%,市場兩極分化非常明顯。陳清泰分析稱:“高端優質產能供給不足,低端產能訂單不足,生產經營困難,呈現結構性產能過剩。”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表示,中國動力電池產能非常大,但存在一個虛幻投資的問題。他說,所謂投資虛擬化,是指大量投資圍繞一些固化技術,在一些低端領域積累,很容易創造出一些沒有實際競爭力的產能,而這些產能最終可能成為產業創新的障礙。因此,大產能不一定是優勢,但沒有產能很難建立競爭門檻,這是一把雙刃劍。“在這個r……

    在競爭中,我們經營生產能力,利用管理使國內企業快速發展。然而,誰將在下一代電池競爭中崛起和衰落,確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張永偉認為,盡管中國的電池企業贏得了產能競爭,但真正的壓力在于技術競爭。張永偉表示,業內人士隱約感覺到,如果中國的企業不加快部署下一代電池技術,競爭格局將被改寫,因此壓力巨大“事實上,我們的行業良莠不齊,有一些相對廣泛的做法影響了行業的聲譽。”回收技術不成熟,收購網絡也不完善。此外,行業必須注意的是,電池回收技術和系統建設仍然不到位。根據中國電池聯盟的數據,預計2018年理論退役動力電池為5.14Gwh,2023年將達到48.09Gwh。然而,面對動力電池報廢潮的到來,中國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回收網絡。“目前回收技術還不成熟,收購網絡還不完善,管理措施還不夠健全,扶持政策還不到位,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還有待探索。”陳清泰說。據專門從事電池回收的格美公司人員介紹,回收報廢動力電池的第一責任人是汽車制造商,因此回收主要是與汽車廠和電池廠合作。除了這兩種方式外,從其他渠道回收也很困難,整體回收量也不大。此外,報廢動力電池的回收行業目前正處于野蠻生長期。大量車企實施“中高價”政策,導致大部分廢舊動力電池無法流入合法處置渠道。從今年8月1日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將實施。《辦法》提到,要探索形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創新商業模式,鼓勵通過多種形式共建共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渠道。同時,強調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要求汽車制造商承擔動力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在政策的引導下,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在相關領域布局。今年5月,北汽鵬龍與格美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循環經濟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如建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利用和回收退役動力電池。與此同時,光華科技還宣布將設立一家鋰電池回收子公司。此外,據報道,工信部目前正在對江蘇、浙江兩省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情況進行調查。在此之前,工信部曾于5月赴廣東、湖南、湖北進行調研,可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可以預見,未來新能源汽車將繼續快速發展,必將繼續推動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這也意味著行業的規范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

    標簽: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自主品牌進入“圈層”戰:長安、比亞迪全鏈條結盟

    在比亞迪深圳總部的六角大樓前,除了兩輛比亞迪的汽車,還有兩輛長安品牌的汽車并排地展示在臨時搭建的展臺前。在比亞迪的總部展示另一個自主品牌的汽車,恐怕是比亞迪成立至今的第一次。

    1900/1/1 0:00:00
    “雙積分”政策進入實操階段,積分交易價格成焦點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積分比例要求從2019年才開始設定,但針對油耗積分,工信部要求汽車企業在2016年度產生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必須抵償歸零,否則其燃料消耗量不達標的新產品,將無法登錄產品目錄。

    1900/1/1 0:00:00
    純電動汽車發展火爆,氫燃料電池仍受汽車巨頭青睞

    氫燃料電池汽車可以實現零污染和零排放,是未來理想的清潔能源產品,有業內人士認為其是新能源汽車的一種終極解決方案,可以切實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環境安全。

    1900/1/1 0:00:00
    北汽集團發布半年業績,利潤、銷量和收入共增長

    7月9日,北汽集團發布了上半年經營業績,呈現出“利潤增長高于收入增長,收入增長高于銷量增長”的良好趨勢,“期中成績單”讓人驚喜不斷。其中,實現整車銷售1203萬輛,同比增長76。

    1900/1/1 0:00:00
    動力電池大洗牌:寧德時代獨撐大局,沃特瑪黯然出局

    雖然新能源汽車行業此前一直未獲得廣泛支持,特別是消費市場對于純電動汽車接受程度依然不高,但是新能源市場的整體增速已經明顯。

    1900/1/1 0:00:00
    快評“阿波龍”:沒有經過強制認證,何來自動駕駛量產

    7月4日,2018百度AI開發者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現場宣布,和金龍客車合作的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正式量產下線。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