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今年的新能源熱潮,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司司長徐長明保持著冷靜的思維。在由《第一財經》和旭化成集團主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新能源激活汽車產業模式創新”上,他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形勢。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銷量與目標差距較大,但今年效果明顯改善;新能源汽車未來前景廣闊;新能源汽車政策應注意三個問題。
2009年,中國有2284輛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而2013年為35730輛。2009年至2012年,國家開展了第一階段示范工程,在25個公共區域和6個私人示范城市展示了城市推廣計劃。截至2012年,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19萬輛,完成率僅為14.9%,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和純電動汽車(BEV)約1.2萬輛,與總推廣目標相比為16萬輛。從結構上看,私營部門僅推廣了4400輛新能源汽車,公共服務部門推廣了23000輛,這表明私營部門的難度更大。總的來說,實際情況和計劃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今年這種情況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上半年完成約3萬輛,全年的底線應該是5萬輛,甚至8萬輛。目前,新能源汽車供不應求。徐長明說,這是一個變化。今年上半年完成的3萬多輛汽車中,70%以上在北京、上海等民營示范城市銷售。這表明第一階段的示范項目并沒有達到目標,但它現在在推廣中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這也是我們認為未來發展前景良好的理由之一。
根據計劃,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將達到50萬輛,到2020年將達到500萬輛。在徐長明看來,到明年很難完成50萬輛,但應該能完成50%到60%左右,總體情況還是不錯的。到2020年,總共將完成500萬輛汽車,這一數字很可能會超過,至少達到同一水平。
許昌明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他個人認為,首先,中國有一個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適合初次促銷的市場是公共汽車領域。公交車年銷量約為5萬輛,公交車數量接近40萬輛。公交車有固定的線路和方便的充電站,這可能是第一個適合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此外,還有市政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加起來每年約有100萬輛車的市場。中國有13.4億人口,需要大量的公交車、物流車和環衛車,這在其他國家是沒有的。此外,中國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國內市場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空間。現在可以預測的汽車市場應該在4000萬左右,2020年的汽車數量預計為2.5億輛,相當于今天美國的水平。年收入超過21萬的家庭中,有10%擁有兩輛以上的汽車,新能源汽車更適合初期的第二輛家庭汽車。
第二,中國有強有力的發展政策。這項政策的補貼力度相當大。在許多城市,乘用車加起來高達12萬元,而公交車補貼甚至更高。新一輪政策有所調整,出現了幾個積極變化:第一,城市試點擴大到88個城市;
二是政策從原來的電池電量補貼到充電電能行駛公里數,并通過私人試點向公共部門推廣。
第三,積極推動企業發展。現有的中央企業聯盟正在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包括5家整車和電驅動企業、5家電池企業和6家充電和服務領域的企業。與此同時,上汽、長安、奇瑞、比亞迪、江淮等國內車企和一些外資企業也在努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供應方面也發生了積極變化。從另一個維度來看,能量密度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在1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動力電池已經從鉛酸電池升級為鋰電池四次以上。目前,續航100公里所需的電池重量為150公斤,預期目標為40公斤。在成本方面,目前鋰電池一次連續運行100公里,電池成本為12萬元,未來目標為4萬元。此外,目前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平均循環壽命約為1000次,相當于3-5年。如果可以達到2000次,這意味著電池可以使用大約10年。
在徐長明看來,新能源汽車政策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政策目標更加聚焦。現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承擔了太多的任務。除了推動經濟發展、節能環保等使命外,每個人都希望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來追趕自己的品牌。如果他們都想承擔,同時也會很困難,所以他們應該專注于此;第二,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消費者是否愿意購買純電動汽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第三,區域封鎖。他認為第一階段的項目并不理想,但他希望第二階段的狀態能迅速改變。面對今年的新能源熱潮,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司司長徐長明保持著冷靜的思維。在由《第一財經》和旭化成集團主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新能源激活汽車產業模式創新”上,他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形勢。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銷量與目標差距較大,但今年效果明顯改善;新能源汽車未來前景廣闊;
新能源汽車政策應注意三個問題。
2009年,中國有2284輛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而2013年為35730輛。2009年至2012年,國家開展了第一階段示范工程,在25個公共區域和6個私人示范城市展示了城市推廣計劃。截至2012年,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19萬輛,完成率僅為14.9%,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和純電動汽車(BEV)約1.2萬輛,與總推廣目標相比為16萬輛。從結構上看,私營部門僅推廣了4400輛新能源汽車,公共服務部門推廣了23000輛,這表明私營部門的難度更大。總的來說,實際情況和計劃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今年這種情況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上半年完成約3萬輛,全年的底線應該是5萬輛,甚至8萬輛。目前,新能源汽車供不應求。徐長明說,這是一個變化。今年上半年完成的3萬多輛汽車中,70%以上在北京、上海等民營示范城市銷售。這表明第一階段的示范項目并沒有達到目標,但它現在在推廣中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這也是我們認為未來發展前景良好的理由之一。
根據計劃,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將達到50萬輛,到2020年將達到500萬輛。在徐長明看來,到明年很難完成50萬輛,但應該能完成50%到60%左右,總體情況還是不錯的。到2020年,總共將完成500萬輛汽車,這一數字很可能會超過,至少達到同一水平。
許昌明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他個人認為,首先,中國有一個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適合初次促銷的市場是公共汽車領域。公交車年銷量約為5萬輛,公交車數量接近40萬輛。公交車有固定的線路和方便的充電站,這可能是第一個適合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此外,還有市政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加起來每年約有100萬輛車的市場。中國有13.4億人口,需要大量的公交車、物流車和環衛車,這在其他國家是沒有的。此外,中國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國內市場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空間。現在可以預測的汽車市場應該在4000萬左右,2020年的汽車數量預計為2.5億輛,相當于今天美國的水平。年收入超過21萬的家庭中,有10%擁有兩輛以上的汽車,新能源汽車更適合初期的第二輛家庭汽車。
第二,中國有強有力的發展政策。這項政策的補貼力度相當大。在許多城市,乘用車加起來高達12萬元,而公交車補貼甚至更高。新一輪政策有所調整,出現了幾個積極變化:第一,城市試點擴大到88個城市;
二是政策從原來的電池電量補貼到充電電能行駛公里數,并通過私人試點向公共部門推廣。
第三,積極推動企業發展。現有的中央企業聯盟正在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包括5家整車和電驅動企業、5家電池企業和6家充電和服務領域的企業。與此同時,上汽、長安、奇瑞、比亞迪、江淮等國內車企和一些外資企業也在努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供應方面也發生了積極變化。從另一個維度來看,能量密度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在16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動力電池已經從鉛酸電池升級為鋰電池四次以上。目前,續航100公里所需的電池重量為150公斤,預期目標為40公斤。在成本方面,目前鋰電池一次連續運行100公里,電池成本為12萬元,未來目標為4萬元。此外,目前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平均循環壽命約為1000次,相當于3-5年。如果可以達到2000次,這意味著電池可以使用大約10年。
在徐長明看來,新能源汽車政策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政策目標更加聚焦。現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承擔了太多的任務。除了推動經濟發展、節能環保等使命外,每個人都希望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來追趕自己的品牌。如果他們都想承擔,同時也會很困難,所以他們應該專注于此;第二,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消費者是否愿意購買純電動汽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第三,區域封鎖。他認為第一階段的項目并不理想,但他希望第二階段的狀態能迅速改變。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杭州考察京杭大運河時說:“運河是人類智慧的創造,今天的大運河,則是我們對歷史遺產的再創造。我們今天要用好用活大運河這筆豐厚遺產。
1900/1/1 0:00:00北京在控制機動車污染方面,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制定電動汽車推動應用行動計劃,在15萬輛新增量內逐步提高電動車數量,未來3年內分別新增3萬、6萬、6萬輛。
1900/1/1 0:00:00在近日的廣州車展上,數十家“中外”車企都不約而同地推出新能源汽車。從最開始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一枝獨秀”,到自主品牌的百花齊放,再到進口品牌爭先涌入,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新的里程。
1900/1/1 0:00:00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11月27日尋求港交所批準其IPO首次公開募股計劃,金額最高達15億美元。倘若能夠獲得港交所委員會批準,北汽準備從12月1日開始向投資者推介。
1900/1/1 0:00:00自2014年7月以來,松正4代插電式深度混合動力系統已配套給全國十余家客車企業,累計1600套,遍布廈門、天津、鹽城、佛山、南寧、東莞、江門等20多座城市,某些城市的平均油耗已低至18
1900/1/1 0:00:00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群新能源汽車推廣情況,從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39個推廣應用城市群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