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者,比亞迪在享受榮耀的同時,也有說不出的困難和無奈。
自2013年11月以來,得益于國家新能源政策拉開的差距,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由于消費觀念和“地方保護主義”的頑疾,比亞迪不得不面對“投資市場”的無奈。
巴德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排名第一。
比亞迪公關部經理杜國忠告訴筆者,“我們八年前就推出了電動汽車F3DM。”事實上,早在2008年,比亞迪就進入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3年6月,當新能源汽車特斯拉剛剛在美國流行時,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表示,一旦家庭消費開始,比亞迪可以在幾分鐘內制造出特斯拉。彼時,比亞迪剛剛迎來進軍汽車領域的第十個年頭。
2013年底,也就是五個月后,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北京、天津等城市或地區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通知》,同意在北京、天津等28個城市或地區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
2013年12月,雙模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秦”應運而生。它可以在純電動模式下行駛50公里,百公里加速僅5.9秒,百公里最低油耗1.6升。它的高標準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與此同時,各地還開展了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準備工作。2月26日,北京宣布將首次大規模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上海、合肥等地也計劃建設充電樁。
政策放開后,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共計7410輛,比亞迪以3003輛的絕對領先優勢占據了全國近一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此之前,還沒有一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取得如此好的成績。
與此同時,比亞迪電動客車K9已在深圳、Xi的、長沙、天津等地投入運營,并已在香港、倫敦、巴黎等十多個城市試運行。
2月12日,比亞迪透露,將與世界500強ABB和世界汽車巨頭戴姆勒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3月20日,王傳福在比亞迪業績會上表示,公司正準備在巴西建設電動客車工廠,目前正在尋求土地和準備。
杜國忠表示:“比亞迪最初是一家電池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我們一直將電動汽車視為最終目標,現階段90%的精力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車上。與公司每月2000輛的銷售目標相比,目前的銷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王傳福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2014年將迎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轉折點。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一是中央對地方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正在實施,巨額財政補貼將很快使民營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升溫;
另一大驅動因素是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華北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大規模霧霾天氣。
消息稱,2014年底,比亞迪還將推出混合動力SUV唐和超級跑車E9,百公里加速分別為4.9秒和3.9秒。
一系列好消息推動比亞迪股價頻頻上漲。自今年年初以來,股價已飆升至59元。截至4月14日,比亞迪的股價已經上漲了28.9%。
杜國忠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前所未有的,許多技術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探索。”。“目前,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巨大,但回報很小。比亞迪雖然在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排名第一,但銷量仍不及傳統能源汽車的零頭。”
受困的消費觀與地方保護主義
新能源汽車并非一蹴而就。當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面臨著消費觀念和地方保護主義的阻力。
杜國忠告訴筆者,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明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來自消費觀念的落后。“普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了解不夠,很多人的意識還停留在電動自行車和電瓶車階段。”
據杜國忠介紹,許多車主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秦后,都需要比亞迪員工的培訓。“改善消費環境和培訓消費者已成為比亞迪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中之重。”他表示,此后,我們將逐步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培訓。然而,下一次晉升將非常困難。
根據科技部等部委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最初是通過城市試點和示范運營方式進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為購買者提供雙重補貼。然而,從目前的市場來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買家是公共交通系統中的出租車、公交車和城市公交公司,私人購買的數量很少。
與此同時,地方保護主義成為比亞迪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絆腳石。為了保護當地產業,各地把土地當作監獄,阻礙外地新能源汽車進入。
有人開玩笑說,比亞迪E6被困在深圳,北汽E150在北京,上汽榮威E50在蘇州和杭州。這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現狀。
作為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享受深圳等地方政府的“特殊待遇”,并得到采購訂單和補貼資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不斷被中國的一些城市擠出。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的補貼情況有所不同。有的限制行駛里程,有的限制插電和換電方式,有效地將外國產品排除在補貼之外。例如,根據上海政策,除了上海通用和上汽榮威這兩家本土車企可以同時享受國家補貼(約2.5萬元)和上海補貼(約4萬元)外,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其他外國試點車型只享受國家補貼。
在這方面,比亞迪“曲線救國”,通過投資工廠獲得當地市場。
例如,2013年,比亞迪宣布將在南京建設一座新能源汽車工廠,投資30億元。正在籌備2014年南京青奧會的南京市政府最近向比亞迪下了650輛純電動K9公交車的訂單,總金額超過13億元。南京購買比亞迪電動客車被認為是對比亞迪當地工廠的獎勵。
今年2月底,比亞迪與大連簽署了《大連市政府與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大連將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購買600輛比亞迪K9純電動公交車,兩年內總計1200輛。大連市50%以上的新增和更新出租車將使用新能源汽車。作為回報,比亞迪承諾在大連花園口經濟區投資建設純電動客車工廠,從而為新能源汽車留下部分GDP……
當地的產業鏈。
“比亞迪不會失去信心,但會想辦法突破這座堡壘。”王傳福說。通過各地“以投資換市場”,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和出租車先后進入Xi的、天津、長沙、成都和昆明。
“沒有必要在每個地方市場都建工廠,這對公司的支出來說真的太大了。但我們對政策有信心,不會太糾結。這需要一個過程。”杜國忠說。
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注意。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日前再次赴深圳調研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并主持召開新能源汽車工作會議,釋放出中央堅決打破新能源汽車“堅冰”的信號。馬凱指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存在許多問題,包括充電設施建設滯后、亟待打破局部保護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逐步打破壁壘。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提出要求,也準備組織一次試點城市推介會,“呼吁大家開放市場”。“我也聯系過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我說保護的結果其實是保護落后,讓兩頭鯰魚進來,這也會促進當地企業的發展。他們逐漸開始接受這種觀點。”
盡管新能源汽車仍存在一些問題,但比亞迪對前景持樂觀態度。杜國忠表示:“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明確,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能源汽車指日可待。我們對新能源汽車和比亞迪都很有信心。”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者,比亞迪享受著榮耀,但也有說不出的困難和無奈。
自2013年11月以來,得益于國家新能源政策拉開的差距,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由于消費觀念和“地方保護主義”的頑疾,比亞迪不得不面對“投資市場”的無奈。
巴德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排名第一。
比亞迪公關部經理杜國忠告訴筆者,“我們八年前就推出了電動汽車F3DM。”事實上,早在2008年,比亞迪就進入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3年6月,當新能源汽車特斯拉剛剛在美國流行時,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表示,一旦家庭消費開始,比亞迪可以在幾分鐘內制造出特斯拉。彼時,比亞迪剛剛迎來進軍汽車領域的第十個年頭。
2013年底,也就是五個月后,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北京、天津等城市或地區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通知》,同意在北京、天津等28個城市或地區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
2013年12月,雙模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秦”應運而生。它可以在純電動模式下行駛50公里,百公里加速僅5.9秒,百公里最低油耗1.6升。它的高標準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與此同時,各地還開展了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準備工作。2月26日,北京宣布將首次大規模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上海、合肥等地也計劃建設充電樁。
政策放開后,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共計7410輛,比亞迪以3003輛的絕對領先優勢占據了全國近一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此之前,還沒有一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取得如此好的成績。
與此同時,比亞迪K9電動客車已經……
已在深圳、Xi的、長沙、天津等地投入運行,并已在香港、倫敦、巴黎等十多個城市試運行。
2月12日,比亞迪透露,將與世界500強ABB和世界汽車巨頭戴姆勒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3月20日,王傳福在比亞迪業績會上表示,公司正準備在巴西建設電動客車工廠,目前正在尋求土地和準備。
杜國忠表示:“比亞迪最初是一家電池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我們一直將電動汽車視為最終目標,現階段90%的精力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車上。與公司每月2000輛的銷售目標相比,目前的銷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王傳福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2014年將迎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轉折點。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一是中央對地方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正在實施,巨額財政補貼將很快使民營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升溫;
另一大驅動因素是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華北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大規模霧霾天氣。
消息稱,2014年底,比亞迪還將推出混合動力SUV唐和超級跑車E9,百公里加速分別為4.9秒和3.9秒。
一系列好消息推動比亞迪股價頻頻上漲。自今年年初以來,股價已飆升至59元。截至4月14日,比亞迪的股價已經上漲了28.9%。
杜國忠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前所未有的,許多技術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探索。”。“目前,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巨大,但回報很小。比亞迪雖然在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排名第一,但銷量仍不及傳統能源汽車的零頭。”
受困的消費觀與地方保護主義
新能源汽車并非一蹴而就。當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面臨著消費觀念和地方保護主義的阻力。
杜國忠告訴筆者,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明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來自消費觀念的落后。“普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了解不夠,很多人的意識還停留在電動自行車和電瓶車階段。”
據杜國忠介紹,許多車主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秦后,都需要比亞迪員工的培訓。“改善消費環境和培訓消費者已成為比亞迪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中之重。”他表示,此后,我們將逐步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和培訓。然而,下一次晉升將非常困難。
根據科技部等部委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最初是通過城市試點和示范運營方式進行,中央和地方政府為購買者提供雙重補貼。然而,從目前的市場來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買家是公共交通系統中的出租車、公交車和城市公交公司,私人購買的數量很少。
與此同時,地方保護主義成為比亞迪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絆腳石。為了保護當地產業,各地把土地當作監獄,阻礙外地新能源汽車進入。
有人開玩笑說,比亞迪E6被困在深圳,北汽E150在北京,上汽榮威E50在蘇州和杭州。這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現狀。
作為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享受深圳等地方政府的“特殊待遇”,并得到采購訂單和補貼資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不斷被中國的一些城市擠出。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的補貼情況有所不同。有的限制行駛里程,有的限制插電和換電方式,有效地將外國產品排除在補貼之外。例如,根據上海政策,除了上海通用和上汽榮威這兩家本土車企可以同時享受國家補貼(約2.5萬元)和上海補貼(約4萬元)外,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其他外國試點車型只享受國家補貼。
在這方面,比亞迪“曲線救國”,通過投資工廠獲得當地市場。
例如,2013年,比亞迪宣布將在南京建設一座新能源汽車工廠,投資30億元。正在籌備2014年南京青奧會的南京市政府最近向比亞迪下了650輛純電動K9公交車的訂單,總金額超過13億元。南京購買比亞迪電動客車被認為是對比亞迪當地工廠的獎勵。
今年2月底,比亞迪與大連簽署了《大連市政府與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大連將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購買600輛比亞迪K9純電動公交車,兩年內總計1200輛。大連市50%以上的新增和更新出租車將使用新能源汽車。作為回報,比亞迪承諾在大連花園口經濟區投資建設純電動客車工廠,從而為新能源汽車留下部分GDP……
當地的產業鏈。
“比亞迪不會失去信心,但會想辦法突破這座堡壘。”王傳福說。通過各地“以投資換市場”,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和出租車先后進入Xi的、天津、長沙、成都和昆明。
“沒有必要在每個地方市場都建工廠,這對公司的支出來說真的太大了。但我們對政策有信心,不會太糾結。這需要一個過程。”杜國忠說。
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注意。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日前再次赴深圳調研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并主持召開新能源汽車工作會議,釋放出中央堅決打破新能源汽車“堅冰”的信號。馬凱指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存在許多問題,包括充電設施建設滯后、亟待打破局部保護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逐步打破壁壘。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提出要求,也準備組織一次試點城市推介會,“呼吁大家開放市場”。“我也聯系過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我說保護的結果其實是保護落后,讓兩頭鯰魚進來,這也會促進當地企業的發展。他們逐漸開始接受這種觀點。”
盡管新能源汽車仍存在一些問題,但比亞迪對前景持樂觀態度。杜國忠表示:“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明確,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能源汽車指日可待。我們對新能源汽車和比亞迪都很有信心。”
2014第十三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AutoChina2014于4月20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老展館同時拉開大幕。“汽車讓未來更美好”是2014北京車展的主題。
1900/1/1 0:00:00亞洲首發新能源車79臺,再次刷新北京車展的紀錄,“混動”成了此次北京車展的主要特點之一,而且包括寶馬、攬勝、沃爾沃、賓利等豪華車品牌紛紛加入這一市場。
1900/1/1 0:00:00北京車展舉辦之際,由第一電動網主辦的“EV英雄會”之新能源汽車創新論壇于2014年4月19日在北京國都大飯店圓滿落幕。
1900/1/1 0:00:004月20日,2014北京國際車展拉開了帷幕。中外汽車巨頭們都踴躍的推出最新車型和理念。而這次車展最大的亮點就是新能源汽車,展出了79輛,占到首發車型近7成。
1900/1/1 0:00:00小巧靈便的東風風神E30純電動轎車,將率先出現在武漢主要風景區、科技館、高校集中區。
1900/1/1 0:00:00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市場推廣十分緩慢。為了突破現實瓶頸,中國車企開始探索網絡銷售、租賃、國際合作等多重模式。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