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復[2009]239號
各區人民政府和市直單位:
《深圳市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已獲市政府批準,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30日
深圳市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
(2009-2015)
隨著傳統化石能源的高強度消耗和價格上漲,新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能源產業日益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競爭焦點和戰略制高點。抓住機遇,主動謀劃、快速實施,進一步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是我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低碳經濟、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加快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深圳市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2008-2015年)》《深圳市綜合改革總體規劃》和《深圳市現代產業體系總體規劃(2009-2015年)。
《深圳市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是指導和促進深圳市新能量產業發展的行動綱領。通過實施這一振興計劃,我們將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基地和低碳經濟的先行城市。
一、基礎與現狀
(1) 發展基礎。
新世紀以來,以核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在科技研發、裝備制造、應用推廣和產業服務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礎,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產業規模位居中國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產業總產值約300億元,其中新能源開發利用產值超過140億元,新能源服務業產值超過50億元,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規模居國內領先。第一座大型商業核電站、第一座現代垃圾焚燒發電廠、第一輛插電式雙模電動汽車、第一座兆瓦級太陽能并網發電站、第一座太陽能光伏發電玻璃幕墻、第一臺兆瓦級風力發電半直驅開關磁阻發電機誕生。中廣核、比亞迪等產值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以及拓日、創易、嘉威、嘉普、艾默生、能源環保、南玻等一批產值過億元的知名新能源企業相繼涌現,產業集聚效應初顯。
新能源供應比例居全國首位。核能、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開發規模逐步擴大,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核電裝機容量約為400萬千瓦,在建200萬千瓦。垃圾發電裝機容量約為70000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已累計超過400萬千瓦時。風電資源實測容量為6萬千瓦,景觀風電發電裝機容量為2000千瓦。2008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407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38%。
新能源技術研發的優勢顯而易見。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新能源技術研發水平不斷提高,部分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優勢明顯。在太陽能領域,新型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技術在全國領先,掌握了單晶硅、多晶硅等關鍵技術……
種馬硅和薄膜太陽能電池,承擔了“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和產業化技術”、“低成本光伏玻璃幕墻”等多項國家重點項目,擁有20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在核能領域,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掌握了“二代加”(CPR1000+)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技術,搭建了國內首個核級設備國產化技術研發平臺。在生物質能領域,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設備技術領先全國,沼氣發電、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技術研發取得積極進展。在風能領域,擁有多項風電控制技術和新型風電設備研發的發明專利。
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具有發展潛力。深圳發達的電子信息產業和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為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垃圾焚燒設備制造系統集成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風力發電和風電控制設備制造業已初具規模。核電配套設備制造業潛力巨大。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的成套設備制造和系統集成已實現產業化。新能源汽車制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快速成長。
新能源產品的應用發展迅速。深圳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建筑大規模應用示范城市,11個項目入選中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項目。已建和在建光熱建筑的應用面積為800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超過37%。已建成和在建太陽能光伏建筑裝機容量4.5MW,已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確定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多項重點項目。目前,已經有100多輛混合動力汽車進行了演示和運營。
新能源服務業蓬勃發展。新能源服務業從生產服務、應用服務和綜合服務領域起步,初步形成了包括工程建設、運營管理、設備維護、技術咨詢、人員培訓、核燃料管理和節能服務在內的新能源服務體系。其中,核能服務業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太陽能等新能源推廣應用和節能服務業發展迅速,相關企業近百家。
(2) 面對形勢。
新能源產業將迅速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世界能源領域的革命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以核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正在成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新能源產業技術含量高、資金投入大、產業融合度高,對技術突破和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新能源產業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新能源產業將成為引領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新途徑。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重點發展新能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進程將決定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e未來。2009年,美國提出了新能源戰略,這是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標志。一方面,新能源將逐漸取代傳統化石能源成為主導能源開發和利用,同時也將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的重大轉變,這必將對世界能源和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新能源產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產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促進中國新能源產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家正在組織編制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作為指導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在新形勢下,全國各地,特別是沿海發達城市,都把新能源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相繼出臺了各種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和扶持政策,大幅增加了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向新能源產業傾斜。新能源產業發展速度明顯提高,產業規模明顯擴大。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產業競爭日趨激烈。新能源產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產業是深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深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新的發展階段對能源供應、環境保護、民生改善和產業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產業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新興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發展低碳經濟、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抓住歷史機遇,加快制定出臺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率先發展新能源產業,不僅是順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創新發展模式的迫切需要,搶占產業制高點,也是進一步引領珠三角乃至全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繼續當好排頭兵的必然選擇。
深圳新能源產業雖然有一定基礎,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產業規模小、產業支撐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推廣應用不足等問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必須抓住機遇,科學規劃,務實推進,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二是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1) 指導思想。
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契機,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聚焦產業發展,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政策體系,創新發展能力,突破應用瓶頸,擴大產業規模,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建設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低碳經濟先行城市。
(2) 主要原則。
政府激勵和市場驅動相結合。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體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新能源產業。形成政策推動、需求拉動、市場驅動的合力,推動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
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相結合。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加強自主創新,堅持開放互動,以企業為創新主體……
n、 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克服技術瓶頸,提升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
示范試點與整體推廣相結合。注重整體提升行業規模和水平,聚焦示范試點,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新能源產品應用和產業發展,實現行業整體水平提升。
將整體規劃與重點突出相結合。緊跟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統籌新能源發展和產業發展,突出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和產品應用。協調特區內外協調發展,優化產業布局,集中安排資金、土地和人力資源,聚焦新能源產業,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著眼于當下,著眼于長遠。以技術成熟、市場前景良好的新能源項目建設為突破口,迅速拓展應用領域,積極規劃新能源產業長遠發展藍圖,建立長效機制,正確把握當前發展重點與長期發展戰略的關系,鞏固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后勁,增強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3) 發展目標。
到2015年,新能源產業將成為全市新的支柱產業、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和低碳經濟先行城市,具有優越的政策環境、領先的創新實力、不斷擴大的產業規模、完善的服務體系、全面拓展的應用和優化的能源結構。
-新能源產業的關鍵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設一批新能源國家工程實驗室和技術研發平臺,突破一批關鍵產業技術,新增一批發明專利,研究制定一批新能量產業技術規范。
-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已達2500多億元,培育了一批重點企業,其中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的企業3-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5-10家,年產量過億元的企業3-50家。
-新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已達840多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50%以上。儲能電站總裝機容量超過100兆瓦,將建設多個風電示范項目。
薄膜太陽能電池年生產能力超過2000MW,太陽能熱利用建筑面積超過1600萬平方米。
--新能源汽車年產能20萬輛,累計應用新能源汽車10萬輛。
-每年替代傳統能源1500多萬噸標準煤,相應減少二氧化硫1.3萬噸、氮氧化物2.8萬噸、二氧化碳2500多萬噸。
(4) 發展優先事項。
太陽能。專注于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新型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并網發電、太陽能玻璃、太陽能光熱利用、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太陽能-LED光電產品等的開發。
核能。重點發展核電配套裝備制造、嶺澳核電三期工程、核電信息技術、核電廠建設與運營綜合服務系統、核電供應鏈服務平臺等。
風能。重點發展風電控制設備、風力發電設備、新型風機設備制造。
生物質能。重點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垃圾焚燒尾氣及煙氣處理設備等生物燃料。
儲能電站。重點發展儲能材料、儲能設備、儲能電站建設和應用。
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天然氣汽車、動力電池……
ies、關鍵組件等。
三、 主要任務
通過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工業化進程、擴大新能源供應規模、普及新能源產品應用、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1) 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加強自主創新,深化深港合作,順應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鞏固核能開發、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設備、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優勢技術,確保核心競爭力。建設新能源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開展共性、關鍵性和核心技術研究,獲得多項技術專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實行產學研結合,鼓勵高校發展新能源領域學科。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參與制定一批有影響力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快構建新能源行業標準體系,引領行業發展,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2) 加快工業化進程。申復[2009]239號
各區人民政府和市直單位:
《深圳市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已獲市政府批準,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30日
深圳市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
(2009-2015)
隨著傳統化石能源的高強度消耗和價格上漲,新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能源產業日益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競爭焦點和戰略制高點。抓住機遇,主動謀劃、快速實施,進一步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是我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低碳經濟、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加快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深圳市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2008-2015年)》《深圳市綜合改革總體規劃》和《深圳市現代產業體系總體規劃(2009-2015年)。
《深圳市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09-2015年)》是指導和促進深圳市新能量產業發展的行動綱領。通過實施這一振興計劃,我們將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基地和低碳經濟的先行城市。
一、基礎與現狀
(1) 發展基礎。
新世紀以來,以核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在科技研發、裝備制造、應用推廣和產業服務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礎,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新能源產業。
新能源產業規模位居中國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產業總產值約300億元,其中新能源開發利用產值超過140億元,新能源服務業產值超過50億元,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規模居國內領先。第一座大型商業核電站、第一座現代垃圾焚燒發電廠、第一輛插電式雙模電動汽車、第一座兆瓦級太陽能并網發電站、第一座太陽能光伏發電玻璃幕墻、第一臺兆瓦級風力發電半直驅開關磁阻發電機誕生。產值超過……的龍頭企業……
中廣核、比亞迪等100億元,托日、創易、嘉維、嘉普、艾默生、能源環保、南玻等一批產值過億的知名新能源企業相繼涌現,產業集聚效應初顯。
新能源供應比例居全國首位。核能、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開發規模逐步擴大,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核電裝機容量約為400萬千瓦,在建200萬千瓦。垃圾發電裝機容量約為70000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已累計超過400萬千瓦時。風電資源實測容量為6萬千瓦,景觀風電發電裝機容量為2000千瓦。2008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407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38%。
新能源技術研發的優勢顯而易見。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新能源技術研發水平不斷提高,部分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優勢明顯。在太陽能領域,新型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技術在全國領先,掌握了單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技術,承擔了“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及產業化技術”、“低成本光伏玻璃幕墻”等多項國家重點項目,擁有20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在核能領域,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掌握了“二代加”(CPR1000+)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技術,搭建了國內首個核級設備國產化技術研發平臺。在生物質能領域,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設備技術領先全國,沼氣發電、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技術研發取得積極進展。在風能領域,擁有多項風電控制技術和新型風電設備研發的發明專利。
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具有發展潛力。深圳發達的電子信息產業和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為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垃圾焚燒設備制造系統集成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風力發電和風電控制設備制造業已初具規模。核電配套設備制造業潛力巨大。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的成套設備制造和系統集成已實現產業化。新能源汽車制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快速成長。
新能源產品的應用發展迅速。深圳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建筑大規模應用示范城市,11個項目入選中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項目。已建和在建光熱建筑的應用面積為800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超過37%。已建成和在建太陽能光伏建筑裝機容量4.5MW,已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確定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多項重點項目。目前,已經有100多輛混合動力汽車進行了演示和運營。
新能源服務業蓬勃發展。新能源服務業起步于生產服務、應用服務和綜合服務領域,初步形成了包括工程建設在內的新能源服務體系……
運營管理、設備維護、技術咨詢、人員培訓、核燃料管理和節能服務。其中,核能服務業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太陽能等新能源推廣應用和節能服務業發展迅速,相關企業近百家。
(2) 面對形勢。
新能源產業將迅速發展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世界能源領域的革命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以核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正在成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進一步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新能源產業技術含量高、資金投入大、產業融合度高,對技術突破和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新能源產業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新能源產業將成為引領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新途徑。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重點發展新能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進程將決定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2009年,美國提出了新能源戰略,這是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標志。一方面,新能源將逐漸取代傳統化石能源成為主導能源開發和利用,同時也將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的重大轉變,這必將對世界能源和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新能源產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產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促進中國新能源產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家正在組織編制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作為指導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在新形勢下,全國各地,特別是沿海發達城市,都把新能源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相繼出臺了各種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和扶持政策,大幅增加了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向新能源產業傾斜。新能源產業發展速度明顯提高,產業規模明顯擴大。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產業競爭日趨激烈。新能源產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產業是深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深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新的發展階段對能源供應、環境保護、民生改善和產業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產業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新興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發展低碳經濟、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抓住歷史機遇,加快制定出臺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率先發展新能源產業,不僅是順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創新發展模式的迫切需要,搶占產業制高點,也是進一步引領珠三角乃至全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繼續當好排頭兵的必然選擇。
深圳新能源產業雖然有一定基礎,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產業規模小、產業支撐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推廣應用不足等問題。A……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必須抓住機遇,科學規劃,務實推進,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
二是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1) 指導思想。
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契機,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聚焦產業發展,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政策體系,創新發展能力,突破應用瓶頸,擴大產業規模,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建設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低碳經濟先行城市。
(2) 主要原則。
政府激勵和市場驅動相結合。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體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新能源產業。形成政策推動、需求拉動、市場驅動的合力,推動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
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相結合。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加強自主創新,堅持開放互動,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克服技術瓶頸,增強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
示范試點與整體推廣相結合。注重整體提升行業規模和水平,聚焦示范試點,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新能源產品應用和產業發展,實現行業整體水平提升。
將整體規劃與重點突出相結合。緊跟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統籌新能源發展和產業發展,突出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和產品應用。協調特區內外協調發展,優化產業布局,集中安排資金、土地和人力資源,聚焦新能源產業,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著眼于當下,著眼于長遠。以技術成熟、市場前景良好的新能源項目建設為突破口,迅速拓展應用領域,積極規劃新能源產業長遠發展藍圖,建立長效機制,正確把握當前發展重點與長期發展戰略的關系,鞏固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后勁,增強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3) 發展目標。
到2015年,新能源產業將成為全市新的支柱產業、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和低碳經濟先行城市,具有優越的政策環境、領先的創新實力、不斷擴大的產業規模、完善的服務體系、全面拓展的應用和優化的能源結構。
-新能源產業的關鍵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設一批新能源國家工程實驗室和技術研發平臺,突破一批關鍵產業技術,新增一批發明專利,研究制定一批新能量產業技術規范。
-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已達2500多億元,培育了一批重點企業,其中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的企業3-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5-10家,年產量過億元的企業3-50家。
-新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已達840多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50%以上。儲能電站總裝機容量超過100兆瓦,將建設多個風電示范項目。
薄膜太陽能電池年生產能力超過2000MW,太陽能熱利用建筑面積更大……
超過1600萬平方米。
--新能源汽車年產能20萬輛,累計應用新能源汽車10萬輛。
-每年替代傳統能源1500多萬噸標準煤,相應減少二氧化硫1.3萬噸、氮氧化物2.8萬噸、二氧化碳2500多萬噸。
(4) 發展優先事項。
太陽能。專注于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新型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并網發電、太陽能玻璃、太陽能光熱利用、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太陽能-LED光電產品等的開發。
核能。重點發展核電配套裝備制造、嶺澳核電三期工程、核電信息技術、核電廠建設與運營綜合服務系統、核電供應鏈服務平臺等。
風能。重點發展風電控制設備、風力發電設備、新型風機設備制造。
生物質能。重點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垃圾焚燒尾氣及煙氣處理設備等生物燃料。
儲能電站。重點發展儲能材料、儲能設備、儲能電站建設和應用。
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天然氣汽車、動力電池、關鍵零部件等。
三、 主要任務
通過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工業化進程、擴大新能源供應規模、普及新能源產品應用、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1) 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加強自主創新,深化深港合作,順應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鞏固核能開發、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設備、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優勢技術,確保核心競爭力。建設新能源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開展共性、關鍵性和核心技術研究,獲得多項技術專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實行產學研結合,鼓勵高校發展新能源領域學科。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參與制定一批有影響力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快構建新能源行業標準體系,引領行業發展,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2) 加快工業化進程。結合我市產業優勢和新能源發展趨勢,優先發展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服務。重點培育太陽能、新能源汽車、儲能、生物質能、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產業,迅速擴大產業規模,推動新能源產業成為全市新興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太陽能并網服務、技術咨詢、工程建設、產品檢驗、智能電網等高端新能源服務。鼓勵新能源企業發展總部經濟,實現新能源產業集約發展。重視氫能、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等新興產業發展,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優化產業發展空間,積極利用國內外資源,逐步形成規模化、自主化的新能源產業,建設國家新能源產業化基地。
(3) 擴大新能源供應規模。
進一步提高新能源裝機容量,優化能源結構。加快太陽能并網和離網電站、太陽能和風能存儲電站、生物質電站、嶺澳三期核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開展離網前期工作……
e風力發電,積極探索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開發和示范建設。進一步加強新能源開發利用,逐步提高新能源供應比重。
(四)促進新能源產品的應用。
積極實施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突破新能源產品推廣應用瓶頸,加大推廣力度。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大力推動太陽能光伏、光熱、太陽能玻璃幕墻在建筑領域的廣泛應用。建設國家節能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公共客車、政府公務用車、出租車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全社會使用新能源汽車。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園、車站等符合條件的區域,積極推廣太陽能LED、風光互補等各種新能源照明產品的應用。穩步推進淺層地熱能的應用。積極推動全社會改變能源使用方式,鼓勵使用新能源及其產品,促進低碳生活。
(5) 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
充分發揮深圳改革創新優勢,先行先試,實施綜合改革總體方案,率先突破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制度瓶頸。建立政府、電網企業和新能源企業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積極落實國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確保太陽能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建立太陽能并網發電和產品應用價格激勵機制,鼓勵各類用戶直接購買太陽能,積極使用新能源產品。創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和運營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作用,支持有實力、有信譽的能源企業按照規模化、高標準的原則,統一建設和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加強項目管理,完善治療費用補貼機制、監管制度和技術規范。形成有利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市場環境。
四是重點項目
實施科技創新、產業培育、發展促進、應用拓展和產業服務五大工程,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1) 新能源科技創新項目。
加強自主創新,推進深港合作,突破新能源關鍵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跟蹤產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提升新能源產業可持續創新能力。
學科建設。鼓勵深圳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深圳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和深圳大學城在深度院校設立新能源領域及相關學科,鼓勵科研機構、企業和高校共建新能源人才培養基地,大力培養創新型、,新能源領域的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研發平臺。支持新能源領域的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在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風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建設一批市級企業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加大工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力度,鼓勵技術成果產業化,跟蹤有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技術,保持技術創新優勢。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依托深圳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深圳比亞迪公司等重點企業,積極爭取國家設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
我市太陽能熱利用、光伏發電、核能開發、新能源汽車、風電設備、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領域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或分支機構,確保深圳在新能源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領先優勢。支持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在現有電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分院)的基礎上,在我市建設新能源國家工程實驗室。支持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建設新能源裝備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支持中廣核在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基礎上,積極申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技術研發機構。支持比亞迪建設國家級儲能電站等新能源研究機構。
工業化的關鍵技術。在太陽能方面,加快新型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空調、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其專用設備制造、高效晶硅電池、新型儲能電池、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并網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核能方面,重點支持二代以上和三代核電站建設、核級設備、核電信息集成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風能方面,重點支持風力發電控制系統、風力發電設備、高效風機制造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在生物質能方面,重點支持大型垃圾焚燒爐排及其關鍵部件制造、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和制造的技術和產業化;
積極開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生物能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在儲能電站方面,重點發展儲能材料、儲能設備、技術研發和儲能電站建設應用產業化。新能源汽車方面,將在動力系統、輔助零部件、電動油門、汽車智能化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推動汽車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應用。
標準和技術規范。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參與制定太陽能薄膜電池、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并網、太陽能熱利用、風力發電、核電站建設、垃圾焚燒發電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構建深圳新能源行業標準體系,為深圳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圳-香港合作。充分利用毗鄰香港的優勢,深化深港合作,提升深圳新能源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加強與香港高校和研發機構的合作,推動深港共建新能源產業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交流平臺。加強與香港新能源產業的合作,鼓勵香港知名企業在我市投資新能源開發項目和企業孵化器,共同推動深港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強與香港的金融合作,鼓勵深港企業充分利用深港資本市場,吸引國際資本,拓寬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加強深港新能源產品應用合作,穩步推進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新能源產品在深港的廣泛應用。
(2) 新能源產業培育項目。
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加快新能源優勢地區工業化進程,重點培育太陽能、新能源汽車、儲能、生物質能、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產業,迅速擴大產業規模,推動新能源產業成為全市新興支柱產業。
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大力推動深圳太陽能產業發展。重點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集熱產品的生產,迅速擴大產業規模,鞏固優勢地位,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市場份額。鼓勵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及輔助設備制造,加快裝備制造產業化。鼓勵房地產業積極實施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項目,促進太陽能產業與建筑業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太陽能產業發展。鼓勵深圳本地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區域資源,設立晶硅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玻璃等配套生產基地。到2015年,太陽能產業產值將達到400億元。
拓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的投資。重點支持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天然氣汽車的生產,以及動力電池、電機、電源管理系統、車輛控制系統和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抓住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迅速擴大產業規模,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和應用示范城市。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制造能力將達到20萬輛,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將超過800億元。
加快發展……
儲能行業的發展。儲能產業是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大力發展儲能產業,推廣儲能電站應用,是我市振興和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內容。儲能電站在保證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安全并網、充分發揮調峰填谷功能、滿足重要部門和設施應急供電和備用供電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我國在儲能電站研發方面的優勢,加快儲能電站、太陽能儲能電站和風能儲能電站的建設、推廣和應用,大力發展化學儲能設備及儲能柜等相關配套設備的生產,逆變器、電池管理器、電氣控制和節能變壓器,鼓勵發展電磁儲能、相變儲能等成熟且有前景的儲能方式,促進儲能行業及電子電器等相關行業的超常規發展。到2015年,儲能產業產值將達到560多億元。
培育風電產業。重點發展兆瓦級以上風電控制系統、風力發電設備和新型風機設備,加快推進風電控制體系設備、風力發電裝備和新型風電制造的產業化和規模化。重點支持變槳控制系統、變速恒頻控制設備、大功率風可逆變流器、開關磁阻電機和永磁無芯電機等領域的設備制造,積極擴大風電設備產能,提高風電設備水平。到2015年,風電產業產值將達到150億元。
擴大生物質能產業規模。生物能源正日益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產業,既是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資源綜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的客觀要求。結合我市垃圾焚燒發電優勢,實施一批大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進吸收國外大型垃圾焚燒技術,打造自主品牌,快速推進垃圾焚燒發電設備產業化。充分發揮我市基因技術優勢,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模式,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沼氣發電等領域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到2015年,生物質能產業產值將達到60億元。
促進核電配套產業發展。抓住國內核電設備需求快速擴大的機遇,加大對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支持力度。培育以電氣設備為主的核電廠輔助設備產業集群,支持通信系統、計量儀表控制、裝卸機械、保溫密封、安全防護與監測、供電系統等核電領域配套產業發展,常規島嶼廢液收集系統(SEK)、含油廢水處理系統(SEH)、物理保護系統、通風空調、閥門等。鼓勵深圳高新技術企業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形成當地核電開發利用的配套產業鏈。到2015年,核電配套產業產值將達到30億元。
(3) 新能源發展促進項目。
加強新能源開發,擴大裝機容量,提高新能源發電和供應比例,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為建設低碳城市奠定基礎。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垃圾焚燒發電是綜合利用……的重要途徑……
資源化,提高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有利于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制造業的發展。計劃在南山、寶安、龍崗、平山建設大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日處理能力1.2萬噸。同時,對余熱、礦渣等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到2015年,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5萬千瓦以上。
嶺澳核電三期工程。支持市能源集團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共同開發建設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的嶺澳核電三期項目,并支持輸電走廊建設。到2015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00萬千瓦。
風力發電開發項目。在完成風能資源評估的基礎上,加快風電發展,建設風電場示范項目,適時啟動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風電裝機比例,擴大風電裝設規模。到2015年,風電示范裝機容量將超過3萬千瓦。
(4) 新能源應用拓展項目。
積極拓展應用市場,加快新能源在住宅、公共建筑、汽車、照明產品等領域的應用,建設國家新能源應用示范城市。
20兆瓦BIPV項目。制定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實施方案,率先在公共建筑、市政工程、高檔住宅等新建建筑中實施太陽能光伏建筑集成項目,加快推進創易科技產業園(1MW)、杜邦工業園(1.1MW)等BIPV項目,提高應用水平,擴大光伏發電規模。到2015年,太陽能光伏建筑的綜合裝機容量將超過20兆瓦。
太陽能屋頂規劃項目。制定太陽能屋頂建設實施方案和相關激勵政策,在有條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屋頂安裝太陽能光伏和光熱系統,包括公共建筑、辦公樓、工業區(園區)、酒店、企業、住宅和其他建筑,從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應用規模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100MW儲能電站項目。依托比亞迪公司,在比亞迪公司平山基地1兆瓦儲能電站和200千瓦儲能柜項目示范的基礎上,實施了100兆瓦儲能發電站建設項目。結合我市產業優勢和新能源發展趨勢,優先發展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服務。重點培育太陽能、新能源汽車、儲能、生物質能、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產業,迅速擴大產業規模,推動新能源產業成為全市新興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太陽能并網服務、技術咨詢、工程建設、產品檢驗、智能電網等高端新能源服務。鼓勵新能源企業發展總部經濟,實現新能源產業集約發展。重視氫能、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等新興產業發展,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優化產業發展空間,積極利用國內外資源,逐步形成規模化、自主化的新能源產業,建設國家新能源產業化基地。
(3) 擴大新能源供應規模。
進一步提高新能源裝機容量,優化能源結構。加快太陽能并網和離網電站、太陽能和風能儲能電站、生物質電站、嶺澳三期核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開展海上風力發電的前期工作,積極開展……
探索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開發與示范建設。進一步加強新能源開發利用,逐步提高新能源供應比重。
(四)促進新能源產品的應用。
積極實施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突破新能源產品推廣應用瓶頸,加大推廣力度。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大力推動太陽能光伏、光熱、太陽能玻璃幕墻在建筑領域的廣泛應用。建設國家節能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公共客車、政府公務用車、出租車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全社會使用新能源汽車。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園、車站等符合條件的區域,積極推廣太陽能LED、風光互補等各種新能源照明產品的應用。穩步推進淺層地熱能的應用。積極推動全社會改變能源使用方式,鼓勵使用新能源及其產品,促進低碳生活。
(5) 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
充分發揮深圳改革創新優勢,先行先試,實施綜合改革總體方案,率先突破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制度瓶頸。建立政府、電網企業和新能源企業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積極落實國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確保太陽能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建立太陽能并網發電和產品應用價格激勵機制,鼓勵各類用戶直接購買太陽能,積極使用新能源產品。創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和運營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作用,支持有實力、有信譽的能源企業按照規模化、高標準的原則,統一建設和運營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加強項目管理,完善治療費用補貼機制、監管制度和技術規范。形成有利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市場環境。
四是重點項目
實施科技創新、產業培育、發展促進、應用拓展和產業服務五大工程,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1) 新能源科技創新項目。
加強自主創新,推進深港合作,突破新能源關鍵領域共性、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跟蹤產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提升新能源產業可持續創新能力。
學科建設。鼓勵深圳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深圳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和深圳大學城在深度院校設立新能源領域及相關學科,鼓勵科研機構、企業和高校共建新能源人才培養基地,大力培養創新型、,新能源領域的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研發平臺。支持新能源領域的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在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風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建設一批市級企業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加大工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力度,鼓勵技術成果產業化,跟蹤有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技術,保持技術創新優勢。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依托深圳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深圳比亞迪公司等重點企業,積極爭取國家設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等……
在我市太陽能熱利用、光伏發電、核能開發、新能源汽車、風電設備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領域設立分支機構,確保深圳在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領先優勢。支持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在現有電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分院)的基礎上,在我市建設新能源國家工程實驗室。支持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建設新能源裝備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支持中廣核在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基礎上,積極申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技術研發機構。支持比亞迪建設國家級儲能電站等新能源研究機構。
工業化的關鍵技術。在太陽能方面,加快新型平板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空調、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其專用設備制造、高效晶硅電池、新型儲能電池、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并網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核能方面,重點支持二代以上和三代核電站建設、核級設備、核電信息集成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風能方面,重點支持風力發電控制系統、風力發電設備、高效風機制造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在生物質能方面,重點支持大型垃圾焚燒爐排及其關鍵部件制造、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和制造的技術和產業化;
積極開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生物能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在儲能電站方面,重點發展儲能材料、儲能設備、技術研發和儲能電站建設應用產業化。新能源汽車方面,將在動力系統、輔助零部件、電動油門、汽車智能化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推動汽車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應用。
標準和技術規范。支持企業(行業協會)參與制定太陽能薄膜電池、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并網、太陽能熱利用、風力發電、核電站建設、垃圾焚燒發電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構建深圳新能源行業標準體系,為深圳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圳-香港合作。充分利用毗鄰香港的優勢,深化深港合作,提升深圳新能源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加強與香港高校和研發機構的合作,推動深港共建新能源產業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交流平臺。加強與香港新能源產業的合作,鼓勵香港知名企業在我市投資新能源開發項目和企業孵化器,共同推動深港新能源產業發展。加強與香港的金融合作,鼓勵深港企業充分利用深港資本市場,吸引國際資本,拓寬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加強深港新能源產品應用合作,穩步推進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新能源產品在深港的廣泛應用。
(2) 新能源產業培育項目。
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加快新能源優勢地區工業化進程,重點培育太陽能、新能源汽車、儲能、生物質能、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產業,迅速擴大產業規模,推動新能源產業成為全市新興支柱產業。
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充分發揮產業優勢,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大力推動深圳太陽能產業發展。重點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集熱產品的生產,迅速擴大產業規模,鞏固優勢地位,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市場份額。鼓勵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及輔助設備制造,加快裝備制造產業化。鼓勵房地產業積極實施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項目,促進太陽能產業與建筑業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太陽能產業發展。鼓勵深圳本地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區域資源,設立晶硅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玻璃等配套生產基地。到2015年,太陽能產業產值將達到400億元。
拓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的投資。重點支持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天然氣汽車的生產,以及動力電池、電機、電源管理系統、車輛控制系統和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抓住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迅速擴大產業規模,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和應用示范城市。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制造能力將達到20萬輛,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將超過800億元。
加快發展……
儲能行業的發展。儲能產業是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大力發展儲能產業,推廣儲能電站應用,是我市振興和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內容。儲能電站在保證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安全并網、充分發揮調峰填谷功能、滿足重要部門和設施應急供電和備用供電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我國在儲能電站研發方面的優勢,加快儲能電站、太陽能儲能電站和風能儲能電站的建設、推廣和應用,大力發展化學儲能設備及儲能柜等相關配套設備的生產,逆變器、電池管理器、電氣控制和節能變壓器,鼓勵發展電磁儲能、相變儲能等成熟且有前景的儲能方式,促進儲能行業及電子電器等相關行業的超常規發展。到2015年,儲能產業產值將達到560多億元。
培育風電產業。重點發展兆瓦級以上風電控制系統、風力發電設備和新型風機設備,加快推進風電控制體系設備、風力發電裝備和新型風電制造的產業化和規模化。重點支持變槳控制系統、變速恒頻控制設備、大功率風可逆變流器、開關磁阻電機和永磁無芯電機等領域的設備制造,積極擴大風電設備產能,提高風電設備水平。到2015年,風電產業產值將達到150億元。
擴大生物質能產業規模。生物能源正日益成為可再生能源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產業,既是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資源綜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的客觀要求。結合我市垃圾焚燒發電優勢,實施一批大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進吸收國外大型垃圾焚燒技術,打造自主品牌,快速推進垃圾焚燒發電設備產業化。充分發揮我市基因技術優勢,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模式,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沼氣發電等領域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到2015年,生物質能產業產值將達到60億元。
促進核電配套產業發展。抓住國內核電設備需求快速擴大的機遇,加大對核電設備制造企業的支持力度。培育以電氣設備為主的核電廠輔助設備產業集群,支持通信系統、計量儀表控制、裝卸機械、保溫密封、安全防護與監測、供電系統等核電領域配套產業發展,常規島嶼廢液收集系統(SEK)、含油廢水處理系統(SEH)、物理保護系統、通風空調、閥門等。鼓勵深圳高新技術企業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形成當地核電開發利用的配套產業鏈。到2015年,核電配套產業產值將達到30億元。
(3) 新能源發展促進項目。
加強新能源開發,擴大裝機容量,提高新能源發電和供應比例,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為建設低碳城市奠定基礎。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垃圾焚燒發電是綜合利用……的重要途徑……
資源化,提高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有利于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制造業的發展。計劃在南山、寶安、龍崗、平山建設大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增日處理能力1.2萬噸。同時,對余熱、礦渣等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到2015年,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5萬千瓦以上。
嶺澳核電三期工程。支持市能源集團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共同開發建設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的嶺澳核電三期項目,并支持輸電走廊建設。到2015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00萬千瓦。
風力發電開發項目。在完成風能資源評估的基礎上,加快風電發展,建設風電場示范項目,適時啟動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風電裝機比例,擴大風電裝設規模。到2015年,風電示范裝機容量將超過3萬千瓦。
(4) 新能源應用拓展項目。
積極拓展應用市場,加快新能源在住宅、公共建筑、汽車、照明產品等領域的應用,建設國家新能源應用示范城市。
20兆瓦BIPV項目。制定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實施方案,率先在公共建筑、市政工程、高檔住宅等新建建筑中實施太陽能光伏建筑集成項目,加快推進創易科技產業園(1MW)、杜邦工業園(1.1MW)等BIPV項目,提高應用水平,擴大光伏發電規模。到2015年,太陽能光伏建筑的綜合裝機容量將超過20兆瓦。
太陽能屋頂規劃項目。制定太陽能屋頂建設實施方案和相關激勵政策,在有條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屋頂安裝太陽能光伏和光熱系統,包括公共建筑、辦公樓、工業區(園區)、酒店、企業、住宅和其他建筑,從而促進太陽能產品的應用規模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100MW儲能電站項目。依托比亞迪公司,在比亞迪公司平山基地1兆瓦儲能電站和200千瓦儲能柜項目示范的基礎上,實施了100兆瓦儲能發電站建設項目。創新電力供應和銷售體制機制,鼓勵風能、太陽能、儲能電站一體化建設,提高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質量和電網安全可靠性;鼓勵電網公司、能源生產、工商用戶等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儲能電站,提高用電水平和電網運行效率;
鼓勵醫院、地鐵樞紐等重要場所建設儲能電站或儲能柜,替代傳統備用電源。到2015年,儲能電站的裝機容量將超過100兆瓦。
太陽能-LED產品應用工程。結合《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和《深圳市推進高效節能半導體照明(LED)產品示范項目實施方案》,鼓勵太陽能和LED企業聯合開展太陽能-LED照明產品的生產和集成應用示范,推廣太陽能LED產品在城市道路、市政公園、地下車庫、交通設施和廣場、車站等公共場所的使用。
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項目。加快新能源汽車使用配套設施建設,從區域、社區、線路、車隊、單位五個層面開展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公務用車、私家車示范推廣。到2012年,我們將推廣使用2.4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天然氣汽車),建設50個公交充電站、2500個公務用車充電站、200個公共充電站和1萬個充電站;
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綠色大運會示范項目。以深圳舉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為契機,推動新能源及其產品在大運會中的廣泛應用。重點推進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電站的示范應用。大運會場館節能改造項目應實施太陽能屋頂規劃項目,有條件的新建建筑應實施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項目。新能源汽車應優先用于大運會公交線路和專用車,新車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應力爭達到100%。鼓勵使用儲能電站作為備用電源,提高大運會應急供電能力。鼓勵大運會市政道路、居民小區、停車場積極使用太陽能LED等綠色照明產品和風光互補,努力使大運會成為新能源綜合應用示范的盛會。
(5) 新能源產業服務項目。
充分發揮深圳現代服務業優勢,積極探索建設高端新能源服務項目,推動信息技術與產業服務進一步融合,完善新能源產業服務體系。
智能電網示范項目。抓住國家規劃建設先進智能電網的機遇,充分發揮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優勢,積極爭取國家在我市設立智能變電站和智能調度系統示范項目,實現各類電源和用戶的無干擾接入和有序退出,支持電網自我修復和調整,提高電網安全高效運行水平和接受新能源的能力。選擇2-3個社區開展智能電網建設示范試點,推廣智能電表、智能家電、儲能電站等智能設備應用,促進電網雙向互動服務。
新能源并網服務示范項目。依托電網和新能源龍頭企業,構建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并網發電網絡化信息服務平臺,對并網和離網新能源發電設施進行統一管理、實時監控、及時維護更新,從而實現標準化并網,確保新能源發電設施和電網的安全,實現科學、快速、安全的管理。
孵化器建設項目。充分發揮現有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的作用,優先發展新能源企業。同時,以企業為主體,通過政府引導、資金支持等多種渠道,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孵化器建設。鼓勵企業通過舊工廠改造和產業置換等方式建設新能源產業孵化器,吸引初創企業和高新技術人才集聚孵化器,為中小新能源企業提供產業發展空間。創新孵化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善新能源產業孵化環境,為中小新能源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資金支持、專業服務、技能培訓、創業輔導、融資咨詢、風險投資等服務,支持其快速發展。
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依托企業,搭建新能源產業服務平臺。建立國家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華南)熱利用研發測試中心和光伏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研究制定光伏光熱產品檢測標準,逐步完善太陽能產品質量控制體系、檢測認證體系。加快建設新能源應用評價中心,提供新能源資源評價、設計、應用效果評價等技術服務。加快建設核電站建設運營綜合服務體系,搭建…………..核電服務平臺……
從電廠建設、安全運行、電廠維護、備件管理、乏燃料處理等方面,提高核電產業服務水平,將深圳建設成為核電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和核電高端服務產業基地。加強本市企業在垃圾焚燒發電研發、設計、運營和配套服務方面的能力建設,打造垃圾焚燒發電綜合服務平臺,提高整體工程優化設計能力和綜合業務服務水平。
五、保障措施
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制度政策法規,保障資金和產業空間,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1) 加強制度建設。
成立深圳市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新能源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協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新能源產業重大事項作出決策,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建立專家咨詢制度,聘請國內外專家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決策顧問,并成立多個不同領域的專家組,就重大技術問題提供咨詢和指導。建立新能源產業經濟核算統計體系,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的統計監測,建立科學的新能源產業統計指標體系。
(2)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整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重點關注市財政重大高新技術項目、科學研發、技術進步和新增資金,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新能源工程實驗室建設、新能源產品應用和項目拓展。鼓勵我市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承擔國家和省級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政府將提供配套資金。鼓勵金融機構為新能源行業重點項目提供金融和信貸支持,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在國內外主板、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鼓勵企業通過國際合作爭取清潔發展機制及其可再生能源發展國際基金的資金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研究設立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
(3) 聚集高端人才。
積極落實《關于加強高層次專業人才建設的若干意見》(深發[2008]10號)及其配套政策,營造新能源產業發展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保障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4) 優化產業空間。
統籌新能源產業集群,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光明新區、平山新區等區域為重點,優化新能源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用地應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予以優先,每年新增工業用地應優先考慮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在符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通過舊工業區改造、工廠改造和產業置換,鼓勵發展具有新能源特色的工業區。
(5) 改進政策和法規。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法》,加快研究制定深圳地方配套法律法規體系,完善新能源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引導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出臺《深圳市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政策》及其實施細則,從組織上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
國家保障、財政支持、標準制定、稅收優惠、政府采購、人員培訓、中介服務、產業布局等,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創新電力供應和銷售體制機制,鼓勵風能、太陽能、儲能電站一體化建設,提高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質量和電網安全可靠性;鼓勵電網公司、能源生產、工商用戶等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儲能電站,提高用電水平和電網運行效率;鼓勵醫院、地鐵樞紐等重要場所建設儲能電站或儲能柜,替代傳統備用電源。到2015年,儲能電站的裝機容量將超過100兆瓦。
太陽能-LED產品應用工程。結合《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和《深圳市推進高效節能半導體照明(LED)產品示范項目實施方案》,鼓勵太陽能和LED企業聯合開展太陽能-LED照明產品的生產和集成應用示范,推廣太陽能LED產品在城市道路、市政公園、地下車庫、交通設施和廣場、車站等公共場所的使用。
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項目。加快新能源汽車使用配套設施建設,從區域、社區、線路、車隊、單位五個層面開展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公務用車、私家車示范推廣。到2012年,我們將推廣使用2.4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天然氣汽車),建設50個公交充電站、2500個公務用車充電站、200個公共充電站和1萬個充電站;
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萬輛,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綠色大運會示范項目。以深圳舉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為契機,推動新能源及其產品在大運會中的廣泛應用。重點推進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電站的示范應用。大運會場館節能改造項目應實施太陽能屋頂規劃項目,有條件的新建建筑應實施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項目。新能源汽車應優先用于大運會公交線路和專用車,新車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應力爭達到100%。鼓勵使用儲能電站作為備用電源,提高大運會應急供電能力。鼓勵大運會市政道路、居民小區、停車場積極使用太陽能LED等綠色照明產品和風光互補,努力使大運會成為新能源綜合應用示范的盛會。
(5) 新能源產業服務項目。
充分發揮深圳現代服務業優勢,積極探索建設高端新能源服務項目,推動信息技術與產業服務進一步融合,完善新能源產業服務體系。
智能電網示范項目。抓住國家規劃建設先進智能電網的機遇,充分發揮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優勢,積極爭取國家在我市設立智能變電站和智能調度系統示范項目,實現各類電源和用戶的無干擾接入和有序退出,支持電網自我修復和調整,提高電網安全高效運行水平和接受新能源的能力。選擇2-3個社區開展智能電網建設示范試點,推廣智能電表、智能家電、儲能電站等智能設備應用,促進電網雙向互動服務。
新能源并網服務示范項目。依托電網和新能源龍頭企業,構建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并網發電網絡化信息服務平臺,對并網和離網新能源發電設施進行統一管理、實時監控、及時維護更新,從而實現標準化并網,確保新能源發電設施和電網的安全,實現科學、快速、安全的管理。
孵化器建設項目。充分發揮現有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的作用,優先發展新能源企業。同時,以企業為主體,通過政府引導、資金支持等多種渠道,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孵化器建設。鼓勵企業通過舊工廠改造和產業置換等方式建設新能源產業孵化器,吸引初創企業和高新技術人才集聚孵化器,為中小新能源企業提供產業發展空間。創新孵化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善新能源產業孵化環境,為中小新能源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資金支持、專業服務、技能培訓、創業輔導、融資咨詢、風險投資等服務,支持其快速發展。
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依托企業,搭建新能源產業服務平臺。建立國家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華南)熱利用研發測試中心和光伏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研究制定光伏光熱產品檢測標準,逐步完善太陽能產品質量控制體系、檢測認證體系。加快建設新能源應用評價中心,提供新能源資源評價、設計、應用效果評價等技術服務。加快建設核電站建設運營綜合服務體系,搭建…………..核電服務平臺……
從電廠建設、安全運行、電廠維護、備件管理、乏燃料處理等方面,提高核電產業服務水平,將深圳建設成為核電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和核電高端服務產業基地。加強本市企業在垃圾焚燒發電研發、設計、運營和配套服務方面的能力建設,打造垃圾焚燒發電綜合服務平臺,提高整體工程優化設計能力和綜合業務服務水平。
五、保障措施
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制度政策法規,保障資金和產業空間,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1) 加強制度建設。
成立深圳市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新能源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協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新能源產業重大事項作出決策,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建立專家咨詢制度,聘請國內外專家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決策顧問,并成立多個不同領域的專家組,就重大技術問題提供咨詢和指導。建立新能源產業經濟核算統計體系,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的統計監測,建立科學的新能源產業統計指標體系。
(2)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整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重點關注市財政重大高新技術項目、科學研發、技術進步和新增資金,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新能源工程實驗室建設、新能源產品應用和項目拓展。鼓勵我市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承擔國家和省級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政府將提供配套資金。鼓勵金融機構為新能源行業重點項目提供金融和信貸支持,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在國內外主板、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鼓勵企業通過國際合作爭取清潔發展機制及其可再生能源發展國際基金的資金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研究設立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
(3) 聚集高端人才。
積極落實《關于加強高層次專業人才建設的若干意見》(深發[2008]10號)及其配套政策,營造新能源產業發展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保障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4) 優化產業空間。
統籌新能源產業集群,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光明新區、平山新區等區域為重點,優化新能源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用地應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中予以優先,每年新增工業用地應優先考慮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在符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通過舊工業區改造、工廠改造和產業置換,鼓勵發展具有新能源特色的工業區。
(5) 改進政策和法規。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法》,加快研究制定深圳地方配套法律法規體系,完善新能源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引導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出臺《深圳市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政策》及其實施細則,從組織上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
國家保障、財政支持、標準制定、稅收優惠、政府采購、人員培訓、中介服務、產業布局等,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大眾在法蘭克福車展釋放出了電動化信號,最新推出的純電動汽車Eup就是其展開電動汽車攻勢的第一步。同時,大眾寄希望將Eup打造稱下一個”甲殼蟲”。
1900/1/1 0:00:009月12日,備受關注的大氣治理”國十條”正式發布。一時間各大媒體紛紛推出評論、分析、預測,網絡一片熱烈。而本周山東”深井排污”辟謠、浙江”局長下河”兩宗新聞事件也引發媒體更深的思考。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僅是未來趨勢,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與節能環保的重要要求。近年來,隨著美國高端電動汽車特斯拉引起的轟動,業界對于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路徑再起爭論。
1900/1/1 0:00:00阿思達克通訊社9月5日訊,長城汽車601633SH將在2015年前,形成純電動平臺與混合動力平臺的批量化生產能力,廣汽集團601238SH已經研發了純電動的車型。
1900/1/1 0:00:00根據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在全國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要求,結合深圳市的實際情況,
1900/1/1 0:00:00車聯網的發展前景其實十分明朗,在廣大汽車消費者中全面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