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汽車工業60周年,也是中國汽車合資企業成立30周年。在過去的30年里,“以市場換技術”的正確性一直受到折磨和考驗。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逐步增長,關于合資企業股比是否應該放開以及合資企業是否應該仍然存在的討論也愈演愈烈。
為此,《財經周刊》作者采訪了奧迪ag(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穗欣博士,對中汽合資30年的得失進行了反思。
奧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穗欣博士(個人資料照片)
作者: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報道,說有人提出了一家合資企業。我們是一家合資企業已經30年了,一些企業已經掌握了制造汽車的技術。我們可以考慮將來不續簽合同嗎?請你談談你自己的觀點好嗎?
張穗欣:最近,業內對合資企業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和討論。首先,我想談談兩個概念和定義。
首先,我們如何定義中國的汽車產業,中國汽車產業的組成部分是什么,中國汽車工業是否包括這些合資企業?如果你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所有的討論都將毫無用處。
還有第二點。我們想變得更大、更強。所謂產量大、銷量大,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做大概念。更強的是我們是否與其他國家競爭,以及我們能否在與其他企業的競爭中獲勝。我認為這是我們考慮的前提和定義。
在此前提下,讓我們討論一些實際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如果沒有一些合資企業,我們所有人現在基本上都沒有汽車。我們業內人士很清楚,在1983年第一家合資企業成立之前,中國還沒有真正的汽車行業。如今,經過30年的努力,主要依靠改革開放的引入,我們已經實現了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并在30年內從無到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汽車制造國。如果提出合資是否仍然必要的問題,我們只能說第一個概念不清楚,第二個概念是完全忘記我們走過的路,忘記我們現在的現實。
第三,汽車行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從業務范圍和其他方面來看,德國有一個強大的汽車產業是正確的。但很難說大眾汽車是一家德國企業。大眾汽車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總銷量和總產量在中國,遠遠超過了德國甚至歐洲。如果它進一步發展,它可能會成為一家中國企業。
如果說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是我們剛才討論的問題的出發點,那么我們現在唯一能采取的辦法就是更深入、更積極地參與全球化的全過程,更有效、更優化地利用全球資源。如果我們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不能談論競爭。
我只是想做另一個類比。每個人都告訴每天十個饅頭的故事。至少我們沒有吃第九個饅頭,只吃了第三個和第四個饅頭。事實上,我甚至沒有資格或時間問這個問題。我可以在吃了第九個饅頭后再考慮。現在問這個問題有點為時過早。
作者:大眾汽車計劃2013年在中國實現供應鏈本地化,2013年實現電動汽車小批量生產,2018年實現量產。目前的進展如何?2014年之后促銷計劃是否進行了調整?在純電動汽車國際化的過程中,與傳統汽車行業相比,我們行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張穗欣:我們推動電動汽車或新能源汽車的計劃沒有改變。現在我們應該有一個路線圖,我們應該根據市場的各個方面進行調整。目前,如果我們想在市場上推廣新能源汽車,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我們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是一個更合適的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基本上已經開發了兩款純電動汽車,將于今年和明年上市,其中包括一些進口形式。然而,大規模生產將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幾周前,我與電動汽車負責人交談,他說,在五到十年內,他自己認為不會有革命性的突破……
hrough的電動汽車電池技術。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你想制造一輛一次可以行駛400-50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這不是不可能的,但從能源利用的各個方面來看,這是沒有意義的。用兩噸重的電池來回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每個人都會短距離通勤上班,并盡可能減少當地污染,插電式混合動力更合適。
作者:中國在許多領域都是世界工廠,從未有過服裝、手機等世界品牌。在汽車領域,我們都預測中國的汽車產能將達到3000萬輛和4000萬輛。有沒有可能在未來,中國汽車會成為一個純粹的世界工廠,沒有一個好的獨立品牌,就像手機一樣?此外,我不知道張博士是否看到了。今年4月,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的特刊預測,2030年中國最大的兩家汽車制造商將是中國大眾和中國通用。你對這一前景有何看法?當中國擁有3500萬元的生產能力時,中國會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嗎?制造的汽車會售罄還是在當地銷售,因為我們可能無法在當地消費這么多。
張穗欣:我想2030年中國汽車會是什么樣子。肯定不會有那么多制造商。我估計總共不會超過10個。然而,本土企業將有自己的特點,不僅在中國市場,而且在全球市場都會變得更強。
要知道,20年前和30年前,日系車剛剛進入德國市場,10多年前韓系車還被嘲笑,但現在它們都有了一席之地,毫無疑問,中國車也會進入德國市場。然而,這個時間點可能仍然是五到十年。
你認為中國是一個OEM市場嗎?我想說的是,這里有一些特殊的市場。如果你不能在當地生產,你將永遠無法占領這個市場。因為這些市場非常特殊和大,你必須融入當地,在當地有研發能力,并拿出適合當地市場的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最終永遠不會成為一個鑄造廠。現在,大眾汽車銷售最好的汽車是LaVida。今年上半年,一輛車的售價為20萬元,這是因為它是上海大眾在當地開發的產品。
今年是中國汽車工業60周年,也是中國汽車合資企業成立30周年。在過去的30年里,“以市場換技術”的正確性一直受到折磨和考驗。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逐步增長,關于合資企業股比是否應該放開以及合資企業是否應該仍然存在的討論也愈演愈烈。
為此,《財經周刊》作者采訪了奧迪ag(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穗欣博士,對中汽合資30年的得失進行了反思。
奧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穗欣博士(個人資料照片)
作者: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報道,說有人提出了一家合資企業。我們是一家合資企業已經30年了,一些企業已經掌握了制造汽車的技術。我們可以考慮將來不續簽合同嗎?請你談談你自己的觀點好嗎?
張穗欣:最近,業內對合資企業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和討論。首先,我想談談兩個概念和定義。
首先,我們如何定義中國的汽車產業,中國汽車產業的組成部分是什么,中國汽車工業是否包括這些合資企業?如果你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所有的討論都將毫無用處。
還有第二點。我們想變得更大、更強。所謂產量大、銷量大,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做大概念。更強的是我們是否與其他國家競爭,以及我們能否在與其他企業的競爭中獲勝。我認為這是我們考慮的前提和定義。
在此前提下,讓我們討論一些實際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如果沒有一些合資企業,我們所有人現在基本上都沒有汽車。我們業內人士很清楚,在1983年第一家合資企業成立之前,中國還沒有真正的汽車行業。如今,經過30年的努力,主要依靠改革開放的引入,我們已經實現了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
汽車市場和汽車制造國在30年內從無到有。如果提出合資是否仍然必要的問題,我們只能說第一個概念不清楚,第二個概念是完全忘記我們走過的路,忘記我們現在的現實。
第三,汽車行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從業務范圍和其他方面來看,德國有一個強大的汽車產業是正確的。但很難說大眾汽車是一家德國企業。大眾汽車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總銷量和總產量在中國,遠遠超過了德國甚至歐洲。如果它進一步發展,它可能會成為一家中國企業。
如果說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是我們剛才討論的問題的出發點,那么我們現在唯一能采取的辦法就是更深入、更積極地參與全球化的全過程,更有效、更優化地利用全球資源。如果我們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不能談論競爭。
我只是想做另一個類比。每個人都告訴每天十個饅頭的故事。至少我們沒有吃第九個饅頭,只吃了第三個和第四個饅頭。事實上,我甚至沒有資格或時間問這個問題。我可以在吃了第九個饅頭后再考慮。現在問這個問題有點為時過早。
作者:大眾汽車計劃2013年在中國實現供應鏈本地化,2013年實現電動汽車小批量生產,2018年實現量產。目前的進展如何?2014年之后促銷計劃是否進行了調整?在純電動汽車國際化的過程中,與傳統汽車行業相比,我們行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張穗欣:我們推動電動汽車或新能源汽車的計劃沒有改變。現在我們應該有一個路線圖,我們應該根據市場的各個方面進行調整。目前,如果我們想在市場上推廣新能源汽車,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我們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是一個更合適的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基本上已經開發了兩款純電動汽車,將于今年和明年上市,其中包括一些進口形式。然而,大規模生產將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幾周前,我與電動汽車負責人交談,他說,在五到十年內,他自己認為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不會有革命性的突破。
在這個前提下,如果你想制造一輛一次可以行駛400-50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這不是不可能的,但從能源利用的各個方面來看,這是沒有意義的。用兩噸重的電池來回跑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每個人都會短距離通勤上班,并盡可能減少當地污染,插電式混合動力更合適。
作者:中國在許多領域都是世界工廠,從未有過服裝、手機等世界品牌。在汽車領域,我們都預測中國的汽車產能將達到3000萬輛和4000萬輛。有沒有可能在未來,中國汽車會成為一個純粹的世界工廠,沒有一個好的獨立品牌,就像手機一樣?此外,我不知道張博士是否看到了。今年4月,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的特刊預測,2030年中國最大的兩家汽車制造商將是中國大眾和中國通用。你對這一前景有何看法?當中國擁有3500萬元的生產能力時,中國會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嗎?制造的汽車會售罄還是在當地銷售,因為我們可能無法在當地消費這么多。
張穗欣:我想2030年中國汽車會是什么樣子。肯定不會有那么多制造商。我估計總共不會超過10個。然而,本土企業將有自己的特點,不僅在中國市場,而且在全球市場都會變得更強。
要知道,20年前和30年前,日系車剛剛進入德國市場,10多年前韓系車還被嘲笑,但現在它們都有了一席之地,毫無疑問,中國車也會進入德國市場。然而,這個時間點可能仍然是五到十年。
你認為中國是一個OEM市場嗎?我想說的是,這里有一些特殊的市場。如果你不能在當地生產,你將永遠無法占領這個市場。因為這些市場非常特殊和大,你必須融入當地,有研發能力……
并推出適合當地市場的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最終永遠不會成為一個鑄造廠。現在,大眾汽車銷售最好的汽車是LaVida。今年上半年,一輛車的售價為20萬元,這是因為它是上海大眾在當地開發的產品。
節能環保的電動汽車毫無疑問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但如何解決充電是其中最大的難題,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盡量到處建設充電站。韓國則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直接利用路面進行充電。
1900/1/1 0:00:00豐田汽車6日開始在日本發售其主力車型”卡羅拉”的混合動力版新車,而本田和富士重工等企業也正加強攻勢,混合動力車已逐漸成為日本新車市場爭奪的主戰場。
1900/1/1 0:00:00在消費增速下滑、城市限牌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2013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仍雙雙突破1000萬輛。車市在逆境中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車企大力推進渠道下沉。
1900/1/1 0:00:00近日,博世起動機和發電機事業部中國區總裁孫國忠表示,2013年起停系統在國內的裝配率不到4,而在歐洲已經達到50,
1900/1/1 0:00:00中國南車是以鐵路機車、客車、動車組的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為主要業務的國有大型企業,長期處于神秘狀態下的南車時代電動汽車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在純電動客車行業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
1900/1/1 0:00:00隨著當地電動汽車數量的不斷增長,瑞典哥德堡市的交通部門委托當地建筑事務所kjellgrenkamiskyarchitecture設計一個可持續的個人交通系統。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