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共享汽車突然爆發。企業不僅開始加大城市布局力度,融資規模也逐漸擴大。以立即采取行動為例。在短短兩個月內,該公司完成了三輪融資,總額超過1億元。與此同時,新加入的玩家數量正在逐漸增加。據億歐汽車不完全統計,目前注冊的共享汽車企業至少有300家。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共享汽車公司應該如何在“殺狼”中脫穎而出?日前,億歐汽車采訪了一場汽車之旅的首席執行官崔瑞哲。從他的創業經歷中,我們可以一窺共享汽車行業的痛點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盡管崔瑞哲在2017年11月加入了汽車出行,但他已經是共享汽車行業的“老玩家”。從2015年的“零餡餅享受”到2016年的“開車”,再到現在的“開車出行”,他在這個行業已經四年了。結合最初的創業經歷回顧當前的行業形勢,他感慨地說,“現在大多數共享汽車公司的目標都是錯誤的。”過度追求用戶體驗,導致運營成本大幅增加。第一個錯誤的目標是,企業普遍追求終極用戶體驗。在崔瑞哲看來,企業為了增加用戶數量,滿足用戶的需求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一些企業過度追求用戶體驗,忽視運營成本,這意味著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能會大大降低。“比如停車費問題,有些企業是直接免費的。”崔瑞哲說,“這對用戶來說確實很方便,也很劃算,但對企業來說是一種虧損行為。”對此,他為億歐汽車算了一筆賬。以北京為例,每個車位的月平均停車費為500元,即每天16-17元。事實上,這個價格只夠一輛車在停車位停3-4個小時,這意味著共享汽車一天剩下的20個小時應該租下來。然而,在現階段,還沒有一輛共享汽車的周轉率能夠達到這個水平。此外,還車模式也是一個問題。為了最大程度方便用戶出行,一些企業采取A點取、任意地點還的模式。崔瑞哲表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取還模式的體驗非常好,但這給企業帶來了調度成本的大幅增加。對此,崔瑞哲認為,分時租賃仍然需要成為一個網絡體系。目前,“優車”和“選車”采用網點退車的模式,即A從B處退車。同時,“選車”也支持隨取隨還,但會增加一定的費用,以彌補車輛調度和停車的成本。用戶可以在北京五環內的常規停車位隨意還車。此外,汽車出行還與“停車簡單”等智能停車解決方案提供商達成合作關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停車成本。低成本戰略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在使用價格方面,崔瑞哲介紹,汽車出行分為“選車”和“優化用車”兩種模式。其中,前者均為中高端車型,價格是后者的兩倍。如果用戶使用共享汽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價格低于網上車,那么當“精選車”的價格高于網上車時,是否有用戶愿意花很多錢使用它?在這方面,崔瑞哲舉了一個例子。“以前,有一個女孩一直開著我們的‘長安奔奔電動汽車’上下班,但共享汽車,用戶素質參差不齊,有些車的外觀和衛生條件很差。當時,碰巧我們的選車剛剛推出。我問她是否想試試。她說太貴了,所以我給了她一些寶馬i3的體驗券。沒想到,在那之后,我再也沒有看到她在長安跑步,她成了我們寶馬i3的忠實用戶。“崔瑞哲笑了。”后來,我問她為什么不開北汽奔馳。她說寶馬i3很干凈,體驗也很好。如果她習慣了,那就更貴了。“自今年4月1日起,寶馬i3和廣汽GE3兩款高端車型相繼上市。此外,礦泉水、充電電纜、雨傘……
紙巾、一次性座套等物品不僅在“精選車”內供應,而且每次下單后都有專門的操作人員前往清潔,可以實現“一次準備”的頻率,努力為用戶提供舒適、干凈的乘車體驗。事實上,“一次準備”的人員調度是非常龐大的。但崔瑞哲一直認為,低價不是長久之計,過度降價只能吸引質量差、忠誠度低的用戶。事實上,環顧四周,共享汽車行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是車輛的損壞比預期的更嚴重。崔瑞哲在進行市場調研時發現,很多剛投入使用兩三個月的汽車,看起來都像是使用了兩三年。他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首先,同等價格的電動汽車的質量比燃油車差,燃油車更容易受損。這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傷害,很難避免;二是共享汽車企業只追求用戶數量,不追求用戶質量的低成本戰略,可以通過“一次維護”的策略來解決。企業不僅要追求布局的規模,更不能追求盈利模式。此外,在崔瑞哲看來,目前的共享汽車公司似乎陷入了誤解,各行各業的玩家都開始瘋狂鋪設車輛。似乎只要他們實現了規模效應,就可以實現盈利。事實上,這種規模的想法與共享單車的想法有些相似。人們的慣性思維是,無處不在的產品將方便用戶使用,同時其知名度將擴大,然后企業將實現利潤。崔瑞哲承認,ofo的運營模式已經顛覆了他的認知。“事實上,小黃車剛出現的時候我并不樂觀。它的模式是通過手機掃碼解鎖來獲得密碼。當時我認為,用戶不會背誦密碼。結果ofo開始大量鋪設車輛,形成了規模效應,共享單車成為了一項流量業務。”但畢竟,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不同。首先,用戶數量無法達到共享單車的規模。例如,摩拜有2億至3億用戶,一家共享汽車公司能達到幾十萬也不錯。其次,作為一個資產密集型行業,共享汽車的布局不能像共享單車那樣密集。經過市場調研,崔瑞哲團隊發現,共享汽車是一個強大的區域性產業。“如果用戶去了一個地方,發現沒有車給你,沒有人會罵你,但如果一輛車閑置,成本需要由企業自己承擔。”崔瑞哲總結道,“你買得越多,損失就越大。”畢竟,共享汽車玩家還沒有想好真正的盈利模式。共享汽車應該解決20-100公里的出行需求,那么共享汽車公司如何實現盈利?對此,崔瑞哲首先向億歐汽車講述了他眼中共享汽車的真實需求。基于羅蘭貝格的報告和他的團隊進行的實地研究,崔瑞哲認為,從目前的出行場景來看,全國0-3公里的需求是通過共享單車解決的;3-20公里屬于網絡汽車和出租車的范疇,這一需求約為每天5000萬次;
當談到100公里以上的出行需求時,大多數人會選擇租車服務,基本上每天50萬次的需求。崔瑞哲認為,共享一輛車解決了上述20-100公里的空置出行需求,每天500萬次更合理。“很多人認為共享汽車的需求量很大,他們認為每天超過5000萬次。如果是這樣的話,共享汽車就是要和網絡汽車搶生意。”他糾正道,“事實上,網約車是一款典型的找人車,做X2X模式,隨時隨地取車,隨時下車。共享一輛車就是人們找車,我認為最理想的車型是A2A。”當行駛里程長、時間長時,價格是用戶的首要考慮因素。此時,共享汽車的價格低于網上車,可以自由前往多個目的地。四處旅行,然后開車回到原來的起點,這是共享汽車更合理的場景。基于此,汽車出行的定位是通勤、商務車、周末公路旅行等場景。其次,崔瑞哲還提到,未來新能源產業鏈的方方面面都應該被汽車滲透。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同時新能源汽車維修點也較少。他表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共享汽車平臺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試駕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嘗試共享汽車的車型來獲得相應的乘車體驗,激發他們的購車興趣。未來的共享汽車平臺有望與主機廠直接合作,以補充經銷商的缺口。此外,共享汽車公司自建維修店也是一個盈利方向。目前,共享汽車的主流維修方式是與維修店合作,就近維修。然而,當平臺車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它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修理廠,這也可以節省修理成本。換句話說,未來的共享汽車平臺也可以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維修中心,為在平臺上購車的用戶提供售后服務。“這也是我們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原因:電動化不僅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新能源汽車4S店和維修點也相對較少。”崔瑞哲坦言,“空白的市場意味著巨大的機會,這正是發展了百年的燃油車所沒有的。“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共享汽車突然爆發。企業不僅開始加大城市布局力度,而且逐漸擴大融資規模。以立即行動為例。在短短兩個月內,公司完成了三輪融資,總額超過1億元。與此同時,入局玩家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ng、據億歐汽車不完全統計,目前注冊的共享汽車企業至少有300家。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共享汽車公司應該如何在“殺狼”中脫穎而出?日前,億歐汽車采訪了一場汽車之旅的首席執行官崔瑞哲。從他的創業經歷中,我們可以一窺共享汽車行業的痛點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盡管崔瑞哲在2017年11月加入了汽車出行,但他已經是共享汽車行業的“老玩家”。從2015年的“零餡餅享受”到2016年的“開車”,再到現在的“開車出行”,他在這個行業已經四年了。結合最初的創業經歷回顧當前的行業形勢,他感慨地說,“現在大多數共享汽車公司的目標都是錯誤的。”過度追求用戶體驗,導致運營成本大幅增加。第一個錯誤的目標是,企業普遍追求終極用戶體驗。在崔瑞哲看來,企業為了增加用戶數量,滿足用戶的需求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一些企業過度追求用戶體驗,忽視運營成本,這意味著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能會大大降低。“比如停車費問題,有些企業是直接免費的。”崔瑞哲說,“這對用戶來說確實很方便,也很劃算,但對企業來說是一種虧損行為。”對此,他為億歐汽車算了一筆賬。以北京為例,ea的月平均停車費……
停車位是500元,也就是每天16-17元。事實上,這個價格只夠一輛車在停車位停3-4個小時,這意味著共享汽車一天剩下的20個小時應該租下來。然而,在現階段,還沒有一輛共享汽車的周轉率能夠達到這個水平。此外,還車模式也是一個問題。為了最大程度方便用戶出行,一些企業采取A點取、任意地點還的模式。崔瑞哲表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取還模式的體驗非常好,但這給企業帶來了調度成本的大幅增加。對此,崔瑞哲認為,分時租賃仍然需要成為一個網絡體系。目前,“優車”和“選車”采用網點退車的模式,即A從B處退車。同時,“選車”也支持隨取隨還,但會增加一定的費用,以彌補車輛調度和停車的成本。用戶可以在北京五環內的常規停車位隨意還車。此外,汽車出行還與“停車簡單”等智能停車解決方案提供商達成合作關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停車成本。低成本戰略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在使用價格方面,崔瑞哲介紹,汽車出行分為“選車”和“優化用車”兩種模式。其中,前者均為中高端車型,價格是后者的兩倍。如果用戶使用共享汽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價格低于網上車,那么當“精選車”的價格高于網上車時,是否有用戶愿意花很多錢使用它?在這方面,崔瑞哲舉了一個例子。“以前,有一個女孩一直開著我們的‘長安奔奔電動汽車’上下班,但共享汽車,用戶素質參差不齊,有些車的外觀和衛生條件很差。當時,碰巧我們的選車剛剛推出。我問她是否想試試。她說太貴了,所以我給了她一些寶馬i3的體驗券。沒想到,在那之后,我再也沒有看到她在長安跑步,她成了我們寶馬i3的忠實用戶。“崔瑞哲笑了。”后來,我問她為什么不開北汽奔馳。她說寶馬i3很干凈,體驗也很好。如果她習慣了,那就更貴了。“自今年4月1日起,寶馬i3和廣汽GE3兩款高端車型相繼上市。此外,礦泉水、充電電纜、雨傘、紙巾、一次性座套等物品不僅在“精選車”內供應,而且每次訂單后都會有專門的操作人員去清洗,可以實現“一次準備”的頻率”,并努力為用戶提供舒適、干凈的乘坐體驗。事實上,“一次準備“人員調度非常大。然而,崔瑞哲一直認為,低價不是長久之計,過度降價只能吸引質量差、忠誠度低的用戶。事實上,環顧四周,共享汽車行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是車輛損壞比預期更嚴重i銳喆發現,很多剛投入使用兩三個月的車,看起來都是用了兩三年的樣子。他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首先,同等價格的電動汽車的質量比燃油車差,燃油車更容易受損。這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傷害,很難避免;
二是共享汽車企業只追求用戶數量,不追求用戶質量的低成本戰略,可以通過“一次維護”的策略來解決。企業不僅要追求布局的規模,更不能追求盈利模式。此外,在崔瑞哲看來,目前的共享汽車公司似乎陷入了誤解,各行各業的玩家都開始瘋狂鋪設車輛。似乎只要他們實現了規模效應,就可以實現盈利。事實上,這種規模的想法與共享單車的想法有些相似。人們的慣性思維是,無處不在的產品將方便用戶使用,同時其知名度將擴大,然后企業將實現利潤。崔瑞哲承認,ofo的運營模式已經顛覆了他的認知。“事實上,小黃車剛出現的時候我并不樂觀。它的模式是通過手機掃碼解鎖來獲得密碼。當時我認為,用戶不會背誦密碼。結果ofo開始大量鋪設車輛,形成了規模效應,共享單車成為了一項流量業務。”但畢竟,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不同。首先,用戶數量無法達到共享單車的規模。例如,摩拜有2億至3億用戶,一家共享汽車公司能達到幾十萬也不錯。其次,作為一個資產密集型行業,共享汽車的布局不能像共享單車那樣密集。經過市場調研,崔瑞哲團隊發現,共享汽車是一個強大的區域性產業。“如果用戶去了一個地方,發現沒有車給你,沒有人會罵你,但如果一輛車閑置,成本需要由企業自己承擔。”崔瑞哲總結道,“你買得越多,損失就越大。”畢竟,共享汽車玩家還沒有想好真正的盈利模式。共享汽車應該解決20-100公里的出行需求,那么共享汽車公司如何實現盈利?對此,崔瑞哲首先向億歐汽車講述了他眼中共享汽車的真實需求。基于羅蘭貝格的報告和他的團隊進行的實地研究,崔瑞哲認為,從目前的出行場景來看,全國0-3公里的需求是通過共享單車解決的;3-20公里屬于網絡汽車和出租車的范疇,這一需求約為每天5000萬次;
當談到100公里以上的出行需求時,大多數人會選擇租車服務,基本上每天50萬次的需求。崔瑞哲認為,共享一輛車解決了上述20-100公里的空置出行需求,每天500萬次更合理。“很多人認為共享汽車的需求量很大,他們認為每天超過5000萬次。如果是這樣的話,共享汽車就是要和網絡汽車搶生意。”他糾正道,“事實上,網約車是一款典型的找人車,做X2X模式,隨時隨地取車,隨時下車。共享一輛車就是人們找車,我認為最理想的車型是A2A。”當行駛里程長、時間長時,價格是用戶的首要考慮因素。此時,共享汽車的價格低于網上車,可以自由前往多個目的地。四處旅行,然后開車回到原來的起點,這是共享汽車更合理的場景。基于此,汽車出行的定位是通勤、商務車、周末公路旅行等場景。其次,崔瑞哲還提到,未來新能源產業鏈的方方面面都應該被汽車滲透。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同時新能源汽車維修點也較少。他表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共享汽車平臺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試駕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嘗試共享汽車的車型來獲得相應的乘車體驗,激發他們的購車興趣。未來的共享汽車平臺有望與主機廠直接合作,以補充經銷商的缺口。此外,共享汽車公司自建維修店也是一個盈利方向。目前,共享汽車的主流維修方式是與維修店合作,就近維修。然而,當平臺車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它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修理廠,這也可以節省修理成本。換句話說,未來的共享汽車平臺也可以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維修中心,為在平臺上購車的用戶提供售后服務。“這也是我們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原因:電動化不僅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新能源汽車4S店和維修點也相對較少。”崔瑞哲坦言,“空白的市場意味著巨大的機會,這正是發展了百年的燃油車所沒有的。”
限定場景的自動駕駛落地,一直是被行業認可的方向。當我們平時談及自動駕駛技術時,主要關注的是私人乘用車市場。但也有其他行業,自動駕駛車輛已經被使用。
1900/1/1 0:00:00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政策推動下茁壯成長,新能源車產量占比已經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也令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900/1/1 0:00:00Google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Waymo近日擴編旗下自動駕駛汽車隊陣容,再向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加購62000輛Pacifica自動駕駛車,與先期采購的600輛相比,規模超過了100倍。
1900/1/1 0:00:006月11日,廣汽原本的目標是成為第一家向美國出口輕型汽車的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但該公司近日表示,在特朗普總統威脅對進口汽車征收關稅后,它可能不得不凍結這些計劃。
1900/1/1 0:00:006月8日,全國乘聯會發布廠家數據,2018年5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92萬輛,環比4月增長30,同比增長1
1900/1/1 0:00:00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近日通過其愿景基金(SoftBankVisionFund)向通用汽車公司(GM)Cruise控股公司(簡稱GMCruise)投資22
1900/1/1 0:00:00